有幸参加论证分析的首期内测,内测接近尾声,还清楚的记着课程首页的那一行大字 “二十一世纪的逻辑学”,而我俨然经历了一场纵古至今的时空旅行。
盲人摸象
回到时间的原点,是什么在吸引我参加课程。
我是一名靠逻辑工作的程序员,也经常听到诸如逻辑能力强这样的评价,自己难免飘飘然,记得有一次聚会吹嘘逻辑重要性的时候,有小伙伴突然问,在生活中,逻辑实用在哪里。
我有些卡壳,脑中第一时间跳出三段论,小伙伴追问,生活中我在哪里用到了三段论,我彻底卡壳了,印象特深刻。
但在我的印象里,逻辑就是各种刷题,各种写代码,细想觉得就算不知道'苏格拉底会死’,生活不也一样照旧,这和逻辑无所不能的内心认识严重冲突,我陷入了迷茫。
逻辑力的书能否解决问题,我读了《金字塔原理》,思维条理性有提高,但自觉逻辑不会就这么简单。
我读了《简单逻辑学》《超越感觉》,查觉了诸多逻辑谬误,我就在想,是不是把这些谬误统统解决,就是学会逻辑了,但发现越学越多,是条不归之路。
面对逻辑,我有特别多碎片化的学习,有如盲人摸象。
幸运的是论证课解开了这个谜团,阳老师开课的论证分析导论我反复看了三遍,体会到了全局思考的力量。
从阳老师建构的逻辑学时间脉络来看,我发现,实用价值是困扰逻辑学家们的问题,逻辑从单纯的证明走向了各类思维的集合,逻辑学从古典的混沌中走出,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分支。
一部分学者走向数理逻辑,探索更高更远的方向,还有一群学者融合了逻辑学、修辞学和语言学,发展了非形式逻辑,目标是在生活中的落地。
我选择一分为二的看待逻辑,一边是科学的逻辑,一边是生活的逻辑。
在生活的逻辑关注适用的领域、关注达成的目标、关注认知的偏差、关注说理的结构,逻辑不是“真理——谬误”的简单思维方法。
当学会聚焦在生活逻辑的方向,我的学习找到了抓手,找到了在逻辑学习中的有限理性,我感到了轻松。
我在课上第一个收获是,看到了逻辑这头大象。
独立思考
我解决的另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是:如何独立思考。
叔本华有一句话:阅读就是以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头脑思考事情,没有什么比别人观点的大量流入更有害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
这句话有如一朵乌云,对爱好读书的我造成了暴击,但又无力反驳,我焦虑。
多年来,学习和阅读,看什么都觉得有道理,老被牵着鼻子走,隐约觉得有些不对,但是又说不上哪里不对,我难受。
课上讲到的多重心智冲突击中了我,我想到了最近阳老师推荐的《情绪》这本书里面提到的 情感现实主义,这是思维的组成部分,思维会受到感觉的控制,当作者让我们感觉良好的时候,这个感觉会现实化,体现为觉得观点靠谱。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实际不清楚。
我渴望独立思考,《情绪》中给的解法是好奇心,好奇心是脱离情感现实主义影响的力量,而论证分析课上则教给了一套驱动好奇心的动力装置。
在阅读的时候,我会带着这三个好奇心去读,而且会写下来验证,作者的论证回避了什么?推理背后的假设是否有理?作者对概念如何界定?
安装上了这些装置之后,发现热文、畅销书读不下去了,阅读层次潜移默化开始提高。春节期间狠下心清理掉了书架上一大批书,有一种净化心灵的感觉。
我想到了一个隐喻: 在黑暗的房间里很难找到一只黑猫, 何况有时候屋里没有猫。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去苦苦寻找,而是去装备一台热成像仪,而论证分析无疑是提供了一台热成像仪,激发更高层的好奇。
丰富内心
课上第三点改变我的是:如何去看待论证。
有一句金句我抄在了小本本上:论证是一个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三段论,但鲜有知道图尔敏论证,这是是个让人大开眼界的工具。
图尔敏论证看似是对三段论论证顺序的调整和论证细节的补充,但其思维内涵截然不同。
三段论思维是静止的,三个部分都已经固定在那里,而图尔敏思维是进行式的,用已知的数据不断搭建桥梁通往未知的主张。
图尔敏认为,一个新理论、新观点被接受,一个旧理论、旧观点被放弃,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论证过程。
用三段论来说理,是在明辨对错,而图尔敏来说理,则是在建立共识。
带着这个思维去完成大作业,瞬感轻松。
大作业我选了一个工作中不大不小的问题:《金钱是否有效的激励手段》。选择这个主题并不想论证对错,而是想如何更好的使用激励。
但想归想,做归做,在写的时候,仍然困难重重,阻力来自于内心,心里面一直在嘀咕,这种层层堆叠逻辑,严密构建的文章,真的比那些诉诸感观的文章更说服人么。
这两天看梅棹的书,谈到说写作是制造智识的活动,所有要对作品负责任,当然可以选择满足感观更有市场的内容,但我想要制造满足心灵更有趣味的智识。
论证的重点不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重点是把事情说清楚。想清楚这点,就坦然了,通过这样的历练,建立起了一种说理的丰富感。
最后,我想到了《六祖坛经》里的故事:一群僧人看到风吹帆动,有人说风在动,有人说帆在动,而六祖说是你的心在动。
过去的论证和世界是对立的,说服只是为了内心的不动。
二十一世纪的论证和世界是融合的,说服是为了建立一个更丰富的内心。
信息分析是帮助我构造了一个更完整的外在世界,那论证分析则是构造了一个更完整的内在世界,给予我一种 轻松的、好奇的、丰富的逻辑感觉。
感谢阳老师,感谢嘉懿老师,感谢课程组带来如此难忘的时光之旅,愿同学们开心常伴,开智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