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题目,不为别的,而是苏格拉底自己认为他是无知的。看来,有智慧的人说自己无知,是多么的令人敬佩,不得不对他的此种谦逊的品行给予由衷地赞誉。
而我们常人或者说普通人如果说自己无知,那很容易被人认可。因为,你周围的人打心眼里是很希望你是个愚蠢透顶,无知、当然如果是“二”的话,那更是欢快十分。只是因为不是他。
尽管苏格拉底总是说他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认为知识是不可企及的。关键恰恰在于我们应当努力寻求知识。因为他坚持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愚蠢只是在于他缺乏知识,只要他去认识,他就不会愚蠢。恶的压倒一切的原因是无知。因此,要达到善,我们必须具有知识,因此善是知识。美与知识的关系是贯穿于希腊思想的一个标志,基督教的伦理学是与此对立的。在那里,重要的事情是纯洁的心灵,而这在无知的人中可能很容易地找到。
其实,苏格拉底说他只知道无知时,他正在反讽。令我们更为敬仰他的主要原因则是他教学时从不收取费用,这个生活在公元前470年的伟大思想家在当时是与智者们完全不同。而他个人,则是雅典的公民,也没有几个钱。在当时的社会中,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很值得后人学习与慕访的。
而在中国圣人孔子死后九年,才诞生了苏格拉底,而孔子教学也是要收取学费的。同样是影响世界的思想家,看来对物质的追求也不尽相同。苏格拉底一生不致力于挣更多的钱。
当然,钱是个好东西,而对于一些人来说,他对此不屑一顾,尤其是对知识与精神追求强烈的人来说则更甚。
前些日子网上火的“上海沈先生”对金钱则真正地不太感兴趣,当粉丝慕名而拜访他给他钱时,他却说,我不是为了钱而捡垃圾分类,我不缺钱,虽然我现在生活得很贫困。可只要有书可读,有知识可追求就行了,请你们不要过多地打扰我。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更懂得很少。网上都是炒作。
由此看来,有真才实料的人,大都自谦自己是无知识的。而那些掌握一知半解学问的人则经常吹嘘着自己的本事,能力与才华。
越缺乏什么的人,越是炫耀什么。这是人类的虚荣心在作祟。应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有时我也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