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知道了《查令十字街84号》,刚开始以为是一本爱情小说,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书信集。它原本就不是要写给读者看的,后来是海莲为了纪念这段长达二十年的情缘,才将彼此来往的书信整理成书。全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真切的表达出一份现实中的浪漫。
海莲是个美国女作家,尤其喜欢读一些古书珍本,可是在纽约这些书要价昂贵,她根本支付不起。有一次她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在大洋彼岸的英国,有一家名叫马克思与科恩的书店,专营绝版书,于是向书店写了一封信,随信附上了一份求书清单。
弗兰克是马克思与科恩书店的经理,一位典型的温文尔雅的英国绅士,在收到海莲的信后,帮她找到了书单上的一部分书,友谊从这里开启,从此建立了长达二十年的书缘,情缘。
海莲的信是活泼的,生动的,俏皮的,意外收到喜欢书的欢呼雀跃,迟迟收不到书时带有朋友间亲昵的抱怨与指责,一切跃然纸上。而弗兰克的信则是更加严谨,被海莲调侃为“英国人的矜持”。
当时的英国因战争物资短缺,英国人的食物只能仰赖政府配给和黑市,热心的海莲在寻书购书的同时还经常寄给书店一些火腿、罐头、生鸡蛋等食物包裹。人的情感、心思乃至于咫尺天涯的友谊开始自由流窜满溢开来。
弗兰克有妻子和两个女儿,稳定的生活,在与海莲长达二十年的书信往来中,从没有提到过“爱”字。弗兰克去世后,他的妻子诺拉在写给海莲的信中写到:
“不瞒您说,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通点;我也羡慕您能写出那么好的信。弗兰克和我却是两个极端不同的人,他总是温和有耐性,而我因为我的爱尔兰出身,我的脾气总是又倔又拗。生命就是这么爱捉弄人,他从前总是试图教导我书中的知识...我现在好想念他。”
人们总是会为海莲和弗兰克最终没有见上一面而心生惋惜,却很少有人发现诺拉的大度。作为一个妻子能容许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通信二十年,即使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也不能掩饰她对弗兰克的包容。这可能也是弗兰克喜欢诺拉的原因吧!
换一个角度想,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相隔万里,没有机会发展成更加亲密的关系,才促成了这一段美好的佳话。
弗兰克和海莲之间算爱情吗?那么首先得问什么是爱情呢?诺拉拥有爱尔兰人的易斗、好怒,弗兰克则是温文尔雅,有耐心的。可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诺拉可能更适合和弗兰克生活在一起,而海莲则只能作为精神的良师益友,如果两个人现实中真走到一起了,那么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很可能将海莲的俏皮幽默,弗兰克的绅士风度全部收走,剩下的就是一地鸡毛。
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小三的撕逼,甚至没有暧昧,就是相隔万里的一缕相知。
海莲:“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