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作业描述了相关的两个案例。
第一个薛定谔的挂科,我以I、A1A2便签及前因后果、适用边界来分析它。
I:薛定谔的挂科主要是描述以大学生为群体做的几个小实验。首先让第一批大学生想象自己考完试,但是在不确定有没有挂科的前提下,看到一则外出玩耍的广告,结果多数很对此不感兴趣。然后让第二批大学生在知道已经挂科的结果看到外出玩耍的广告,多数人选择外出,事已至此,放松一下。最后让第三批大学生在知道通过的结果下看到外出玩耍的广告,多数人选择外出,庆祝一下。虽然第二批与第三批人的考试结果完全相反,但是他们的决定却惊人的一致。从而道出一个“量子变”的结论-薛定谔的猫。人是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非结果本身。
A1:联想到我本身,就在几个月之前因为在考驾照,尚未完成,结果没有心思上班、也没有心思学英语,就是会担心考试不过,自己的心就像吊着一样。
A2:既然知道了这个“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后做事尽力不要把几个重要的事情同时进行,每月反思一下有没有撞车,心情如果,及时调整时间表。
前:这件事对我重要吗?
太重要了,对决策有很大帮助,不是常说了解自己就是成功了一半吗。
因:为什么会有薛定谔的挂科这类事情呢?
人们心理学的原因,书中也没能探究。文中用了很多假设来验证不确定性的影响。假如过关了,大家会选择Happy一下;如果挂科了,大家会选择安慰一下;如果不确定,则是什么都不想做。
适:有没有什么相反的案例呢?
当然也有,不是有很多书籍介绍一心可二用吗?而且就我考驾照的经验,主要心理这一关,看淡,合理安排时间,工作学习可以俩不误。
边:有类似的案例吗?
太多了,这种是心理学的问题,不然不会有研究的。
界:什么情况下会受“不定性”影响呢?
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受其影响。
第二个案例心理学怪谈,我也将通过I、A1A2便签及前因后果、适用边界来分析它。
I:第二个案例是从第三人称朋友的角度出发,自己事业遇到瓶颈,想跳槽,心理安慰自己是为了更好的前途,但是另一个声音却说是因为逃避。作者站在友人的角度帮忙剖析,如果在确定自己的有能力时放弃目前的职业,会走的很潇洒,因为坚信自己有更好的明天;如果知道自己的能力,跳槽出去还不去现在,肯定不会去,放弃得很坦然。但就是不确定自己的能力,才使去留难抉择,从而再次提出观点:往往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确定性。
从第一个案例的想象到第二个案例的真实事件,一个是理论的一个是考证的。双重论证。
A1:朋友想跳槽这件事我也经历过,而且是经常,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
最近我还经常想呢,我现在一美资任职已三年,薪水每年普调,但一直没有晋升,也让我比较沮丧。自我感觉能力比刚入职提高很多,也跟主管沟通过,年初的晋升提议被他否决,不过也给予了肯定,说是年中有机会。所以自己决定再接再厉加油,过程中也受到老板肯定,比较有信心,但是毕竟事情没有落实,心理挺虚,觉得老板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再次打发我。那时我该怎么办呢?要不要跳槽呢?跳槽肯定还是欧美企业,但是我的英语还没学好,能找到好的欧美公司吗?很多问题困扰着我。
A2:针对是否跳槽问题我已找到解决方案突破升职的不确定性。
突破口:把不确定性转变成可以确定的其他事件。
1)学习英语,学了又坏不掉,而且要重头开始学。之前看语法书是听课,跟着来时,他怎么讲我怎么听,没有用到我的实际邮件中去,前面学后面忘。现在学了拆书法,自学不用等于没学,要以自己为导向的学以致用。
2)运用拆书法学习英语,运用拆书法学习平时接触到的碎片信息,自己加上前因后果、适用边界、运用I、A1、A2便签搜罗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再在自己知识的基础上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合理做好时间规划。
对工作,提高效率,运用番茄钟提高工作效率,少加班,工作态度要积极。
对成人本科学习,只要纸上谈兵即可,不要多花时间,在6月前完成线上考试即可。
对学士学位英语,要重视,早上每天20分钟+练习听、说。
对驾照考试,暂且放放,看看情况,因为教练的失职(上次补考5个,5个全挂)时间挺长,现在大路考试又变更了,教练又离职了,看不清局面,时间还充裕,三年内考完即可。
以上是我从阅读了第五课的作业引申而来,如果小伙伴有补充,欢迎知识共享,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