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我上学了
生病从姥姥家回来以后,不久我们从建闸搬到了一个叫北渡口的小岛上,岛上住了大约十几户人家,父亲工作的镇政府距我们大约六七里的水路,我和母亲,两个弟弟在岛上生活,住在一个旧房子里,房子的一侧山墙用一根粗大的原木支撑着,后来知道那是生产队长家的老屋,借给我们家用的,不久我也上了一年级,我的学校在我居住的小岛的南面的一个大岛上,站在家门口码头上就能看见教室的后墙,上学也需要大人撑船去送,只有到了夏天,南阳湖水位下降,两岛之间会有一条小路裸露出来,但两岛之间还横有一条宽约四五米,深约两三米的河道,生产队放上一条破旧的木船当作临时桥梁,那时候小学是早上六点上学,有一天上学我发现船舱里躺着一条还在拼命挣扎的四个鼻孔的大鲤鱼,这种鱼是南四湖特产,现在想,鱼肯定是夜间出水透气时误跳入船里的,我拼劲全力,把和我差不多一样大的鱼拖回家,受到大人表扬,以后每天早上上学都是第一个,直到夏天过去,上涨的湖水淹没了那条小路,再没有碰上那么好的事。一年级上的还不错,大字没认识几个,但拼音全会,老师有时有事儿,就叫我到讲台上,递给我一根小木棍,我就开始尽力踮起脚后根,用小棍敲打着黑板,扯着嗓子念拼音,三年级的学生就会跟着我念,那时候我们那里一间教室里有一二三年级,一共二十来个孩子,一个老师全教了,老师是一个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念了拼音后会给编小辫,每次编了小辫,好多天我都不梳头,老师分年级上课,一年级上课时,二三年级就上自习,破旧的屋子通风撒气,冬冷夏凉,课桌是两边用土坯砖垒起来的,上面搭上一条木板就成了课桌,可供四五个孩子用,板凳是从自家拿的,形状各异,大小不同,颜色也五花八门,这种小学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里应该常见,冬天教室里滴水成冰,那时候我的手生了冻疮,溃烂流脓血,春天转暖的时候,冻疮结痂,奇痒无比,以后的每年冬天都复发,直到四年级在姥姥家我学会了编织手套,用姥姥纺织的棉线,合成好几股来编成棉线手套,自编的手套治愈了我的冻疮,那时还给姥姥编织了一双袜子,一只大一只小,惹得姥姥逢人就说没白疼了我,哈哈,童年的记忆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