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账户,似乎能解释很多现象。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唠叨着要用功读书,不要熬夜,少打游戏等。
有的孩子听,有的孩子不听。
有人说看父母平时存在孩子“情感账户”里面的储蓄有多少。
只有情感账户足够充裕的时候,孩子才有可能接受父母的建议。
看看那些老年父母,或许情感账户也特别重要吧。
同样是絮絮叨叨,牢骚抱怨的父母,有的子女就可以耐心倾听,认真陪伴着。
那大概就是父母们在年轻的时候,和孩子相处中情感账户盈余很多。
而那些在孩子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说话,甚至卑微的老迈父母,或许他们年轻的时候,情感账户是微薄又稀少的吧。
老迈的父母有千姿百态,有的智慧豁达又从容,有的牢骚抱怨面目狰狞。从身体状况来说,也有的行动自如,身体健康,也有行走不便,更有久卧在床的。
孩子们也是千姿百态,有的孩子和父母就可以亲密接触。和行动自如的父母畅聊陪伴,对行动不便的父母悉心照料。
有的子女无论父母健康或是疾病,却不愿上前,甚至远远躲开,好多年不冒泡。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从孩子出生建立。到孩子成年几十年的光阴里,父母是不是一直有意识的在情感账户里储蓄,或者一边储蓄一边支取,又或者到后来不断透支。
当然,有时候看前世今生,又会想也不完全吧。
夫妻之间其实也是如此。
夫妻双方如果持续向情感账户里储蓄,遇到问题或状况时,大多可以相扶相携,共度难关。
人到老年后,常常能见到一方行走不便,另一方尽心照顾,依然相亲相爱的模范样本。
新闻里常常见到,男人年轻时心思全在外面,情感账户是零投入,甚至账户变为负数。当男人遭遇病痛磨难时,回过头想享受家庭照料时,自然是没有回应的。
也有女人年轻时抛开家庭舍弃孩子,年老后需要照料想再回归的,以血缘绑架亲情。
那些从来为家庭没付出的人,会用各种造势动用媒体力量,用亲情,用血缘想为自己谋得一些尊重和关爱。
你的情感账户是零,怎么可能拿着空白的存折去支取亲情?
朋友同事,其实也适用情感账户。
说到底,情感账户的存储和支出,似乎像是一个轮回,又像是前因和后果。
在各种关系里,太多人会看当下的结果,有时觉得不理解,如若仔细向前追溯看看前因,或许对好多事情就有更多的理解。
.同样道理,在公司里面经常有人说,这件事我当时就说了应该那么做,但是没人听我的啊,现在你看失败了吧?就算他说的是事实,但真相仍然是,这个人存在同事情感账户里的储蓄太少了,所以才没人听他的。这也和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没啥关系。
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和我们的直觉不太一样。是非对错只是表面,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才是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