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一种巨大的适应性,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水之清浊,决之于上游,是大背景大环境,濯缨与濯足的选择,却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灵魂的命题。在待阅书目上赫烈一年有余之后,《沧浪之水》今得阅毕。一时间,池大为及其清高之下灵魂的艰难蜕变,便时常萦绕于脑际。蜕变之幸与不幸,反问着那个时代的得与失。
三山坳,清高的孕育
一切命运与世俗的碰撞,源于三山坳;一切煎熬与拷问的遭遇,源于三山坳;一切清高与本真的孕育,源于三山坳。
血脉传承,孕育了清高的本原。父亲池永昶因为在文革中为同事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被打为右派,发配到三山坳成为一名乡间医生,但他秉承医德,在小山村中找到了新的人生岗位。对于当初,始终不悔。他经常说:“做个好人真的合算,是最合算的。”他的人生信条是“公正在时间的路口等待”。正是这样的人生信条,成为池大为走上工作岗位后最大的准则,也让池大为在起初的八年壮志难酬、处处碰壁。父亲视为珍宝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和自画像,是清高的传家衣钵。父亲生前浓烈而辛辣的土烟,葬礼上凄凉悲婉的锁呐,灵棚旁的大火,新坟泥土的气息,是清高的乡土印迹;父亲来自黄土深处无言的期盼是清高的灵魂期盼。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的清高传承是血脉的传承,生命的传承,深入骨髓。终其一生,也许这种清高都无法真正蜕变。
大山文化,孕育了清高的内涵。大山里孩子们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如土壤下顽强的种子,总是能破土而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夜空下静卧的群山,是最有力的言教。小时候,夏天的夜晚,躺在外婆家丝瓜架旁的长凳上,或者斜靠在自家屋旁散发出白日余温的岩石上,仰望浩渺的星空,临环宇而小天下。银河内外,一阵纷繁,一阵虚无。我遥想,在星空的那一头,是一番热闹非凡的景像,那里有我们的祖先,逝去的亲人,有玉皇大帝端坐中央,有各路神仙分列左右,有嫦娥仙女长袖起舞,有王母种满蟠桃的后花园,有《西游记》描绘的关于天宫的所有一切。而这一切,都是本真的夙愿,是用勤劳和善良写就的。这样的记忆,也同样印在了池大为的童年深处,生根发芽,结了果子叫清高。
仰望的时刻,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个体,与每一颗恒星和行星等同能量的个体,让我们有力量去做踏雪无痕履水无迹的忍者。我喜欢这样的仰望。仰望星空的当下,时间被无限拉长,心灵有了空前的平静,没有生活锁碎,没有课本,没有纷争,理所当然的有了一种大气。“心灵的平静是一种至高的价值,这是圣者之圣,忍者之忍,在不经意之中,已经沟通了无限。”
在刚毕业的两年,当生活的压力还没有着力的时候,池大为坚守着自己的高贵,他得意于这种平民式的高贵。他把清高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扛在肩上,哪怕孤独,哪怕冷落,也无怨无悔的坚持。从父亲的名人素描中映射,从屈原到曹雪芹,大都命运凄凉一生潦倒,在与历史的对话中,他找到了高贵的理所当然。为了活出知识分子的那一线光,他坚守着,像守卫着自己的眼睛。
中医学会,艰难蜕变
中医学会的五六年,池大为远离喧嚣,发表论文,平日里跟着晏之鹤下棋论人生,此前纷繁的心情得到净化,清高的秉性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温床,但这显然不是他真正需要的生活,业务领域的空虚,行政事务的边缘化,使池大为在安身之时难以真正安心。这一点,从他与晏之鹤的几次对话可以看出来。特别是当他意识到与身边的同学、朋友的距离越来越大,自己在交往中竟成了他人一个忌讳的话题的时候,池大为坚守的阵地一步步走向崩塌。于是,池大为在扭曲中失去了被扭曲的感觉,闲辞空赋,难抑内心的躁动。
华源县的赤脚医生事件,是池大为决心向权力迈进的强大动因。他知道,要惠及他人,就需要更宽阔的平台,否则,他的好心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系列家庭现实问题的倒逼下,做一个解决问题的能人,是池大为爬出生活荆棘窝的当务之急。活着是硬道理,为了家人,池大为开始了命运的挣扎,他放不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责任。终于,儿子烫伤事件,将池大为最后的清高一击而中,他高贵的头颅轰然倒塌。
《沙与沫》中有这么一句:一个人有两个自我,一个在黑暗中清醒,一个在光明中沉睡。有人评说“池大为的生存境界亦是如此,在两种全然对立的自我选择中,他经历着灵魂摇摆带来的彷徨、犹豫和怀疑,在被生活逼至死角时决然自宫了所谓的情怀操守,在权力的麻醉下阉割了最初孤傲纯净的自己。”
卫生厅,平生夙愿
较之于蜕变前的拷问,真正的蜕变如秋风扫落叶,几乎就在一瞬间。池大为短短不到十年,便从科长升至厅长,成了当初视若神殿的卫生厅的“主人”。家庭生活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随之迎刃而解,池大为的人生渐入佳境。不得不说,这一切的到来,得益于马垂章的得力提携和自己的艰难蜕变。池大为体验到了权力在握的滋味,胜利的滋味。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句话或者一个电话,就解决了多年久拖不决的问题。诸如给被马厅长打压多年的人评职称、重新计算血吸虫病数据、重新明确锦绣大楼的相关安排。
回过头来,池大为看到了芸芸众生,看到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到了世俗的艰难,也看到了自己当初的身影。站在高处,很多问题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比如马垂章的为官之道,领导岗位的抗腐自觉,甚至于人的自我定位。
池大为的人生,需要一份这样有可为的事业。卫生系统的事业,也需要池大为这种懂专业、有良知的人才。人与事业,永远都是彼此需要的。然而,池大为的蜕变,并不是人生的终极变革。我们的事业在进步,一切的规律都是变化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廉政建设如火如荼,国风政风为之一变,池大为为了上位所采取的一些手段,显然已经离题万里,唯有积极地与进步的事业变革相适应,才能拥有不败的人生。
池大为之幸,在于灵魂的蜕变;蜕变之幸,在于自身的后知后觉,马垂章的慧眼识珠;蜕变之不幸,在于言路之闭塞,事业之苟且。毕竟,我们的事业不只需要政治家,更需要科学家,教育家,更需要不懂蜕变的普通劳动者。有幸看到,穷困潦倒坐冷板凳一辈子的人何其之多,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才有了三十六行的兴盛,有了国家的基石,有了国家真正的魂。
清兮浊兮,曳尾其中;浊兮清兮,正待归期。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