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应该是我今年读过的的最厚的书了,读之前有很大的压力,微三本书放在面前,打开发现其实书里的排版舒朗,文字比一般的书里的子要大一些,纸张偏黄,据说是先生生前考虑到现代人用眼过度的问题,特别要求的。
一个月读完有压力,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我对列子几乎一无所知的,只在记得语文课本里那篇选自《列子.汤问》的千古名篇《愚公移山》,百度对列子的注释是这样的,“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亦作圄寇,又名寇,字云 [1]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2] 。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家学派前有老子后有庄子,都是文耀千古,光芒万丈的人物,列子刚好是在老子和庄子之间承前启后的人物。
南怀瑾大师精研儒、释、道三家思想,将中华文化各种文化融会贯通。《列子》里有很多民间故事的和神话传说,本身就趣味横生,思想洒脱不羁,而南怀瑾先生也顺应这种风格解说《列子》,不再纠缠于考辨列子其人、《列子》的成书年代以及文字训诂等,而是偏重于解说《列子》所引用的故事。这里的臆说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叙说,《列子臆说》涉猎广博,见解独到。
翻开书,目录就很有意思,没有晦涩的篇目,而是《你和你的影子》、《好听话难听话》、《孔子见到一个奇人》等等这样生动有趣的篇名,一篇篇读下去,都是一个个富含哲理的故事。
《说符》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儒叫牛缺,遇到土匪衣物车马被抢了个一干二净,却一点也没有不高兴,一边走一边唱歌,土匪问他原因,他说,自己不会被身外之物影响身心,土匪认为他太贤能了,一定会被赵君重用,也一定会带兵回来剿灭土匪,所以一定不能让他活着,于是就把他给杀了。这件事传到了燕国,一个燕国人到秦国去遇到土匪,吸取大儒的教训,就土匪拼命抗争,土匪一看硬茬啊,劫财不要命,土匪就走了,结果这个人反而追上去索要自己的财物,土匪一看,我有心放你一马,你还不乐意了,那杀了吧,遂杀之。
两个人都被杀了,南怀瑾先生将这个故事的时候只用了一个问句,就点破了关键,“怎么做才对,才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