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非常精细的阅读技巧,每个部分都有其相应的场景和方法说明,阅读以后必然受益扉浅,这是我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在章节的这个构架中,呈现了作者的书写时候的思路,也就是说他,如何展开一个观点的?他是怎么把这个事说清楚的?那么这个事情是在我读书之外还要学的,我要学习他怎么把事情说清楚,并且要边学边练;
第三,是每一个细节。比如说把一本书分类,把一个书找出关键词。看上去,都特别的简单,看看高手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学习技巧,展开思路,学习思考的方式
什么时候读--越早越好。怎么读--分析阅读,高标准的分析阅读的方式
- 第五步 粗阅读
那么下了这个判断之后,我就进行了粗阅读,关于本篇粗阅读的收获详见第三点。
三、粗阅读的收获
主要的看法总共就是3点的内容。
(一)这一篇整体谈了什么
1. 本篇的整体内容
作者在较高阅读标准的情况下,通过案例加讲解的方式,将分析阅读:书籍分类、结构把握、细节分析、阅读理解流程、评估判断、辅助
这6个环节,6个方面进行展示和论述,向读者讲解了分析阅读的具体方法,这就是WHAT。大家注意这个WHAT里边叫结构化思维总结的写法。这是结构化思维总结的写法。
在序言的基础上通过ABCDE说明了主题观点。所以咱们可以看一下序言是作者的标准,阅读标准是比较高的,并且他的方式可能是案例加讲解的方式,这是序言和一些零零散散的。然后再来看,主要的观念是6个方面,通过这6个方面的展示和论述主题是什么,主题是讲分析阅读的具体方法。
所以,他是有一个公式,:在序言的基础上,通过ABCD……说明了Goal,这是我们通常用来总结的一种方式。
2. 作者是如何构建的
我们再来看他是如何构建这个主题的。咱们看一下这一篇的总纲,七章分为3个阶段,11个规则,还有一篇额外的内容。
第一个阶段,整体把握了一下:分类和透视。第二个阶段是句子、段落、主旨、大意。具体分析这本书。第三阶段,公正的评判、评价,然后赞美和批评——整体评价。
所以,他的展开方式叫总分总的方式。而这个总是对象的总,不是他的结构的总。他的对象是阅读一本书,所以他把一本书进行总-分-总的一种方式,也就说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明显具备总分总的意识,可是他自己写的时候却不这么写。
我们再来看11个规则,作者都怎么写的呢?典型的EAT模式,先举例子,举完例子,让你读,读完了之后,让你说感受,感受说完了之后,写理论。
而额外篇,作者简直就生怕你不知道有哪些辅助材料,他把所有的辅助材料都说了个遍。所以他就是这么展开的。
但是要知道,粗读这件事情无法解决我的疑问。我的疑问是什么呢?就是为什么非要安排一个额外篇呢?这个,他没有说清楚,我后面在读的时候,我就要把它读清楚。这是他如何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