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落脚点。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我校拥有在校生1586人,其中寄宿生1357人,占全校学生的86%。大比例的寄宿生给学校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学校也曾面临班主任工作难、学生幸福感不高、家长满意度低的困境。如何走出办学困境,让这些寄宿的孩子接受有尊严、有质量的教育,成了我们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在近两年的工作中,我们从日常管理入手,进行滴水穿石般的改变,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1. 细化生活指导,让学生学会自理自律
农村新生住校后,从早到晚包括洗漱、吃喝等生活事项,都得不到父母、亲人的关照和指导,一时会感到惘然和不适应。为此,班主任认真分析寄宿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详细制订了生活指导计划,逐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生活,健康成长。同时,老师们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个寄宿生,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
寄宿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们学会自主管理。为此,我们依托校园志愿者平台,在校内设立20个文明示范岗,让学生志愿者们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也亲身示范引领同伴学会守规矩、讲文明、懂礼仪。学校管理由原来冰冷生硬的约束变成温暖柔软的感化,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由他律走向自律。
2. 强化思想引领,帮学生把好人生航向
对于寄宿生来说,老师既是他们生活上的指导者,又是他们精神上的陪伴者和学习上的引路人。为此,学校尝试让全校教师与孩子们结对子,作为人生导师和他们一起成长,并且通过“四个一”策略进行细化落实。
其一,共读一本名著。结对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及阅读能力,每学期选择一本名著,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整本书阅读,及时交流读书心得,并让他们将阅读成果以读后感、情景剧等形式固化下来,使孩子们在阅读中增强情感体验,促进良好品格的形成。
其二,共赏一部电影。优秀的影视作品总能给人启迪,促人奋进。班主任老师以班级为单位,每半个月与学生共同欣赏一部优秀影片,如《放牛班的春天》《一个都不能少》《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并且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观影心得,引导孩子从中发现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三,共进一次午餐。导师和结对的孩子每周共进一次午餐,餐前孩子们要准备好和老师一起探讨的问题或要反映的情况,导师也会总结孩子近期的行为闪光点,在餐桌上进行充分交流。餐桌上的平等对话,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密切了彼此的关系。
其四,体验一次宿舍生活。我们提出“打造教师都能入住的学生宿舍”,并落实在行动中。为此,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每半个月一次走进所负责班级学生的宿舍体验生活,甚至跟孩子们一起开“卧谈会”,既体察了“民情”,又促进了工作,增进了师生感情。
3. 注重潜能培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寄宿生一天24小时都在学校里度过,如何通过丰富健康的课外活动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提高能力?我们也进行了有益尝试。
其一,改造图书阅览室。阅读是最好的教育,建成一个有浓郁书香味的图书阅览室是学校多年的梦想。2017年,我们筹措十余万元资金改造了近两百平方米的阅览室,订阅近百种报刊,聘请专职图书管理员,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同时,学校各年级都通过开设阅读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并在全年级范围内开展经典共读、整本书阅读、读后感比赛等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风气。
其二,组建多彩学生社团。2017年9月起,学校相继成立跆拳道、兴国山歌社、“映山红”合唱团、工艺美术社等19个学生社团,供七、八年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校每周三下午安排两节社团活动课,实施走班教学,同时聘请校内外教师进行指导。经过不断调整优化,大多数社团活动逐渐延伸到课外,既丰富了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也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本文发表在《中小学管理》杂志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