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跟她说,:“孩子其实是知道道理的,她现在的处境不需要你再强调,她自己其实压力也很大,其实知道该怎么做,只是需要更多的支持,而不是指责。”
今天在看《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时候,在序言里面看到这样一句话,我深有感触,并且为这句话配了插图。
作者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我把这句话配了一个图,在地平线这种情绪水平的状态,人们才可能解决问题。如果能站在高山上,站得高看得远,那当然是更好的。而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情绪会掉到陷阱里面,这个时候就很难看到事物的全貌,视野有限,所以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只有出离这样一个情绪的陷阱,让情绪爬到地平线上,才有可能让理性思维回归到正常的水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家长通常认为孩子犯的这个错误如果不跟他说清楚,不把他批评到位,甚至不让他吃一点苦头,他是不会长记性的,所以就会在言语上面指责数落。本来孩子的情绪就已经掉到坑里了,因为他已经出现自暴自弃,或者是一些家长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是他对解决问题没有信心,当然更不能主动的想办法。如果父母再指责,可能就会把他往坑里面再踹了一脚。那就更加难以解决问题,孩子甚至会出现愤恨反叛。
这个孩子成绩突然掉了那么多,她内心是知道自己有问题的,而且可能还伴随着很强的内疚感和焦虑。但是这个时候因为情绪在坑里面,所以她难以解决问题,可能就会用玩手机这种方式来让自己暂时逃避一会儿。妈妈指责,想让她甩掉手机直面这个问题,但对她来说还不具备这样的心理资源,所以她会感觉到更加恐惧,甚至和妈妈大吵大闹。
其实家长需要做的,是用爱、信任和尊重托举起孩子。比如告诉孩子:“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妈妈也曾经在学习上面遇到过低谷,这些都是暂时的。妈妈爱你,妈妈相信你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能想出好的办法。”不管孩子给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我们都给予支持,肯定并且让他再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只要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他就更愿意去做,而不是被家长指挥着很不自主的感觉。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孩子常常落进下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