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坚持如每日刷牙一般容易
安心
5点起床,10年如一日。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办公室里有一位姐姐。一次闲聊,说到起床时间,她说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了。我们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天啊,我们可都是7点起床都觉得世界如此黑暗,人生如此艰难。她的早起已经长达10年之久,早起的原因是为了给上学的孩子做美味营养的早餐。她说,刚开始很难,但养成习惯了就一点都不难了,每天定时醒,连闹钟都不用。
我是典型的早起毁全天的代表。高中时,周围的人不分昼夜,狠狠用功。一位高二时成绩还只是年级排名前20的男生,一番努力,直接成功碾压了长期霸占第一名宝座的学霸,高考时直接甩别人20多分,成为状元,上了清华。我从朋友那里听说了他的奋斗故事,就是每天无时无刻在学习,汗水流的多,成绩自然突飞猛进。我也想逆袭,于是晚上熄灯了还在宿舍偷偷打着充电电筒看书,常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早晨同屋还在睡觉,我就起床去卫生间看书。
但除了大家眼中的辛苦努力,和度数日益增加的近视眼,我的成绩并没有很大提高。并且因为休息不好,身体似乎也在闹情绪,感冒时时来,吃了感冒药,头又晕。案例复制失败。想起来自己真的用力过度,难以坚持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坚持变成一种习惯
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要成功、想要变美、想要获得肯定。大话人人会说,决定人人会做,但三分钟热度随处可见。清楚明白只有坚持,才会有进步,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坚持好难,意志力离我们好远,放弃的理由那么多。真的做不到是家常便饭,看见别人的进步只能望洋兴叹。
但,当坚持成为一种习惯,你可能会有另外一种出路。你觉得刷牙难吗?会为此感到痛苦吗?
推荐看看《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书里说,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习惯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也就是说,当养成了习惯,那就可以不用再找意志力的借口了。那么问题来了。持续多久之后能够“习惯化”?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将习惯的养成分为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 反抗期(第1天~第7天):马上就想放弃,42%的人失败
→阶段二 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被预定事项或者他人影响,40%的人失败
→阶段三 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逐渐感到厌烦,18%的人失败
所谓的三分钟热度,便是在第一阶段。大部分人在第7天以前就在想着放弃,找各种借口、各种理由。
要想培养一种习惯,首先应该明白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必须先弄清楚自己五年、十年后想到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达成什么样的梦想,工作上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如果想要做一件事的初衷只是突然的兴趣使然,那结果不言而喻。
要想顺利培养三种习惯,《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给出了对策。
*反抗期:在暴雨中前行。
对策:
只要把重心放在“撑下去”,坚持每天持续行动。
为了预防在此阶段失败,坚持三个原则: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坚持有效的行动(行为规则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在意结果。两个方法,一是以“婴儿学步”开始,二是简单记录。“婴儿学步”简单地说就是从小地方开始。因为门槛低、事情简单,比较不容易放弃,可以达到行动压力较小,引发动力的效果。简单记录有很多作用,看着自己的坚持,可以获得成就感,通过分析记录,可以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减少行动的不确定性。
*不稳定期:要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
对策:
一是行为模式化。通过明确时间,确定内容,决定地点,进一步细化。思考一举两得的做法,每天持续行动。二是设置例外规则。计划再怎么周全,要长期坚持,也很困难。考虑身体状况、气候、预定事项等例外情况,制订例外情况下的执行办法,有弹性的执行,可以减少压力。光明正大地中断一次行动,也是一种办法。三是设定“持续开关”。通过糖果型开关(设置奖励、被称赞等等)、处罚型开关等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为机制。我个人就是把自己的写作收入存起来,美其名曰“优雅基金”,主要是买衣服、买包。每次买了新包,满足感剧烈,埋头写的劲头更足了。
*倦怠期:感到厌烦,需要的是变化。
对策:
一是添加变化。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不变意味着死板、固执、没趣味。书里讲了相扑选手贵乃花的减肥经历,他成功地掌握着持续的奥秘,就是每天出门走路时戴上不同款式的太阳眼镜,家中准备了20副不同的太阳镜。事情很小,乐趣很多,打破了单调,以崭新的心情重新出发。二是计划下一项习惯。想要获得丰富的收获,持续播下“习惯的种子”非常有必要。不断为培养习惯投注心力,才能摘得甜蜜果实。
关于如何制定设定持续开关,书里已经例举了12种,认真选选,总有一种适合你。
坚持很难,变成习惯后你会发现原来如此容易,那些我们曾经感慨这辈子很难做到的事,在我们每天做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后的某天,突然做到,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今,我也是一个5点起床的妈妈。孩子6点半起床之前的一个半小时,我会写作,会学习。充实的一个半小时让我成就感满满,真正的开启了高效率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