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灵魂都难以救赎,都被放置在阴森晦暗的角落之处,那我们何谈人生,我们又何谈生存的意义呢?
1.或许我们都只是局外人而已
学校里,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学生可以侮辱老师,冲着老师吐唾沫。学生可以不穿内衣,三观全部用“阅屌无数”和“操你妈”来代替。学生虐待动物,近乎残忍……然而,当学生在解释虐待动物时的感受时,皱着眉,若有所思的说,“就好像是我,无法挣脱”。
“就好像是我,无法挣脱”。这一切,似乎都有了解释。
无法挣脱,寻求归宿,又没有归宿,无法挣脱。似乎每个人都被套在一个网中。无法挣脱,是真的。
那个男老师,经常会扑在网球上,他以为这样,就能隐没自己,自己就消失不见。直到有天亨利跟他打招呼。
他问亨利,“你能看到我?”
亨利说,“是的。”
“天啊,太残酷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自我防御还是自我解脱?
母亲的抑郁,母亲的眼神,母亲的早死……都像梦魇般,紧紧跟随着亨利,无法退却。他似乎一直在合着正常人的路子,走着,生活着,但却貌合神离。他终究无法跟上生活的步子。
在公交车上的哭泣,冲着保姆的大声喊叫,对雏妓艾瑞卡的温情照顾……
亨利是亨利,也只是亨利。就如他自己所说,你能看到我,但看到的,只是躯壳而已。在这种意义上,胖女孩梅里迪斯,是真正理解了亨利的。
或许,每个人都一样吧,都是顶着躯壳在生活。每个人,都太想给自己找一处角落,在这个角落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他人,没有言语,甚至没有整个世界。
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害怕回家。他们宁愿自己一人呆在车中,也不愿回去面对家庭。他们宁愿在狭小的车里,安放自己的心绪,也不愿与家人分享。他们只把自己当做局外人。
我想,他们都是暗室里开着的一朵花。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自生自息……奔赴在他们所造就的人生炼狱中。
2.我们留给别人的都是笑脸,给自己的呢?
他人都在微笑,除过自己;整个世界都在微笑,除过自己。
胖女孩梅里迪斯,想用相机来定格人生,可是她遭遇到的,是无处不在的嘲笑。就连父亲,也对她说,有时间减减肥,剪剪头发,别整天这么邋遢的。考个好大学,比弄这什么破艺术要好得多。她对这个世界的绝望自始至终。
直到教师亨利的出现。这个一直遭受大家冷遇的女孩,因为亨利对自己的尊重,因为突然而来的温暖,爱上了亨利。在教室里,她向亨利求爱。却被亨利拒绝,也被学校的另一个女老师发现。
要是一直绝望还好,怕就怕,在绝望中遇到了希望,以为是出口,而结果只能把出口堵得更死。
这之后,梅里迪斯很久没来上课。
再见梅里迪斯,是在学校宣布关闭的最后一天。
亨利问她,你最近没来上课,是在干嘛?
梅里迪斯笑了声,说,做蛋糕。
梅里迪斯,那个黑色小蛋糕是留给她自己的。他给剩下的所有蛋糕,都做成了白色,都做成了笑脸的样子。惟有自己。是黑色,是苦脸的模样。
原来,在最后选择死的当口。她都在把自己当做异类。她都在将自己关闭在画室里,画那些没有脸的人物,被摧残的表情,没有颜色的图景……她只能把死亡当做唯一的出口。
这部电影里有两个人的死亡,一个是梅里迪斯,另一个则是亨利的爷爷。梅里迪斯选择了自杀,她说,“人们都说,自杀是脱离痛苦最永恒的方式。”于是她在青春时期,就过早结束了自己注定无意义的一生。
另一个死亡的人,是亨利的爷爷。他因病去世。但那句,“我这一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似乎将活着价值全部勾勒掉。
而我们,究竟该怎么去活着?
3.如何从繁琐的生活中解脱?
到这儿,很多人也许会说这部电影太压抑。没有出口,没有超脱的途径。就只能困守在一方小天地里,挣扎,无止境的挣扎。
但这只是生活原初的模样。而我们,也终将超脱。
以何种方式呢?去阅读。阅读能丰富我们,让我们在面对世界之时,能将自己放入其中,去思考,去参照。
阅读即是生活本身。阅读即是超脱之根本。
以何种方式呢?去生活,去爱。
整部电影并不是教师亨利,拯救了谁。而是大家一起在拯救亨利。
爷爷让他明白了生活之本义。不贪求,不奢求,守好生活本身。哪怕无意义亦能成全生活。
胖女孩梅里迪斯,让他明白教育之本义,并非最初的让学生遵守秩序,而是不让他们堕落,不让他们变得一文不值。
艾瑞卡,给了他爱,给了他家的感觉。爱。让他终于卸掉了盔甲,亨利的笑容也可以那么美。
这夕阳中的拥抱,是那么的纯净、那么的美。
附:这是电影《超脱》结尾时,亨利面对空荡荡的教室,读的一首诗。导演真的很会选,这样的结尾方式,太妙。
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
在那年秋季枯燥,灰暗而瞑寂的某个长日里
沉重的云层低悬于天穹之上
我独自一人策马前行
穿过这片阴沉的,异域般的乡间土地
最终,当夜幕缓缓降临的时候
厄舍府清冷的景色展现在我眼前
我未曾目睹它过往的模样
但仅凭方才的一瞥,某种难以忍受的阴郁便浸透了我的内心
我望着宅邸周围稀疏的景物
围墙荒芜,衰败的树遍体透着白色
我的灵魂失语了
我的心在冷却
下沉
显出疲软的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