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话说老同学

「原创」

      说起这位老同学,想当年初中三年那也是男生玩耍群中的领头羊,女生堆里的白马王子。

      叫了50多年,到现在也说不清楚是称呼“俊起”呢,还是“俊喜”,也是名如其人,老家儿起的名字真是恰如其分。

      个子虽说不高,在同学中也是中等偏上,短硬寸头,浓眉利眼,身材均称,动作敏捷,飞腿起身,身体悬空转身,手掌拍脚掌,一个漂亮的旋风脚引得众同学拍手称赞。

      他家在北井我家在南井,虽近却不相识,升入初中后,上学时虽未同行,下学却有缘同路。短时间的接触,很快互相就熟悉了。

      这时老同学的父亲已去世,只有母亲操持家务,上有一姐,下有一妹,他居其中,又是男孩,得到了母亲的厚爱。每天上学总是衣着得体,干净利落,和有的同学脏衣裤,袖子油亮相比有明显之差,但又绝不意味着贫富之别。

      老同学天资聪颖,身形俱佳,幼年曾就读戏曲学校,不知是上武功课受伤还是其他身体原因,后中途辍学,使梨园失去了一位未来的著名马派须生。

      也因为这一早期教育,老同学的音乐细胞比其他同学显得丰满。一把笙在手,腮帮子一鼓,一曲『北京有个金太阳』,引得众人想翩翩起舞;歌喉也漂亮,“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哎,叭叭的响哎……”,音准律正,浑厚高亢,非我等能比。

      同学相处三载,难忘之事就是玩儿。老同学人缘不错,一些同学喜欢和他玩儿。记得,短短中学时期的几年夏天,陶然亭游泳场总有我们的身影,水清池净,荡漾其中,乐乐陶陶。老同学的泳技泳姿和其他同学实际也不相上下,但老母亲巧手缝制,缀有几条窄白条的海蓝色细布泳裤,更兼一张深水合格证别在裤边,成了泳池里我们这帮人中的一个亮色。也记得,下乡劳动长子营,傍晚去公社看电影,我班男生一行人,个个蓝色背心,在老同学的口令下,排着一路竖队,步伐整齐,喊着一二一,跑步往返,引来路人注视,正值年少,好强心作祟,个个沾沾自喜。

      全班同学多数人去插队时,老同学未能同行,尔后进了街道工厂,与老大妈们为伍却属简单制造业,显然发挥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不久,逢改革开放,百业待兴,去了出租汽车公司当了包车司机。这个职业在当时说来也是风光一时,赚足了港币侨汇劵,为外人称羡,幸福生活一晃过了中年。

      离京之后再未相见,再见老同学已是90年代末期,在插友家小坐,顺便聊起老同学,插友问,想见吗?我说当然。插友媳妇不到10分钟便引来了老同学。同学相见分外一番情感,只是囿于人多没机会细聊。

      此后又是各有朝五晚九百事缠身,再见老同学巳是近年来的事儿。一次部分同学小聚,席间议论八班群招兵买马之事,提起附近住家的老同学,搬指一数,说找就找,跟打狼一样的一群人,第一个就溜达到了老同学家。事前已有哨马,抱着大西瓜就蜂拥进了门,如同自家一样,不用客气,纷纷落座,玩笑不停,笑声震棚,似又回到中学时光。

      这之后,友情重叙,联系不断,大聚小酌次数忽略不计,平时也聊,年节互道珍重,同学之情溢于言表。感觉老同学身在市井,率性之人,聊天说笑不时蹦出几句“不雅”之词,但话糟理不糟,一语中的,惹得众同学一笑了之;但他也绝对是个是非分明,重情重义,明大理,顾全局的人。

    去年望坛拆迁,了了老同学数十载心愿。暂时偏居东郊,静侯新居年底入住。只是老同学近年身体欠佳,腰椎,腿脚有恙,出行不便,少了经常聚会的机会,不尽遗憾之至。

      今日突闻老同学在嫂夫人陪伴下,拖着有病之身去探望承兰老同学,病人看病人,惺惺相惜,情愫难表,闻此,让众同学心生感慨同学关系之可贵。感念之余,令我将巳准备拟写的这位群内经常“潜水”之人提前捧出水面,以示对老同学的一份惦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宝增提供图片,特此感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