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赴郑州学习后,在确定模仿名师课的课题时,我非常坚定的选择了储冬生老师的《小游戏 大学问》一课,这里有两点原因,一是储老师的这节课是始终以游戏贯穿的,学生整体活跃度参与度较高,自己也想多上这类型的课来丰富自己的课堂设计;二是众多专家的课中我们看到的往往不单单是一节课,而是其背后的思想,这个我有时难以悟出,相较之下储冬生老师的课让我觉得更轻松自在,系列设计较多,也就是我们常用的一个网络词“接地气儿”,在模仿时更有出发点和着力点。
确定课题后,我将储老师的课堂实录先反复看了几遍,然后又逐句记录下储老师的每句话,在结合自己说话的风格形成文字,通读后放回视频再次理解每个环节的用意。当所有的内容梳理几遍后,我便开始了我的试课,如预计所料,孩子们在这节以游戏贯穿始终的课上非常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说是极度的好,参与度高,所以是很顺利的就将整个环节顺了下来,但课堂结束冷静下来,我发现其中有些环节孩子还是有些理解不透,所以在那一个地方相较之下会显得略微冷场,所以思索了一天,在今天第二次试讲后,靳老师和武老师直观的指出了问题,孩子对铺垫部分的一点内容理解浮于表面,所以造成了环节中的冷场现象,也客观指出了在这种课堂氛围非常活跃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应该想办法使学生深入学习而不浮于表面。那我们就要综合思考孩子的能力,在环节设计的时候如何切实有效的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