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说:“自己有本事,还能向没有本事的人请教,自己知识丰富还能向知识有限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内心充实却像空无一物;被人冒犯了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这样做到了。”
【感悟】
曾子在这里所说的话,完全秉承了孔子的思想学说。
第一、“问于不能”,“问于寡”等都表明一种谦逊态度。即使是知识有限、没有才能的人,在他们身上也总会找到值得你学习的东西。
第二、曾子提出的“有若无”、“实若虚”,这应该是一种求学的最佳境界了。总是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空杯状态,像干海绵一样,迫切地汲取着知识,充盈着自己。
第三、“犯而不校”,表现出一种宽阔的胸怀。人为什么会冒犯?那是因为他无知,我怎么能跟他计较?怎么能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跟他计较,岂不是就跟他一般见识了?就像一个五十岁的人,怎么可能跟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打架?两个人境界不一样。处世艰难并不是因为外在的原因,而是修心不够。修心要修好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就少了很多烦恼。
孔子与人相处终身奉行一个“恕”字,做人要有承担,真正的承担,就是像孔子那样,把心化成雨露甘霖,用来滋润万物众生。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