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内容约一万二千字,按照《史记》的时间线进行展开。除书中情节外,笔者在正文里插入了一些个人思考及评价,方便读者理解。文末有部分名家及笔者对人物的总结性评论,如有相同或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1、浮躁少年
项羽是下相人,今天的江苏宿迁一带。项羽的父亲具体不详,其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秦灭六国,项燕作为楚国大将,被秦名将王翦所杀。
项羽小的时候曾学习读书写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又改学剑,也不成。项梁大怒。项羽说:“读书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可以了;学剑,也只能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就学匹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听后很高兴,开始教授项羽兵法。项羽简略了解了兵法的大意,又不肯深入学了。至此,项羽年轻时三分热度、缺乏耐心的性格初显。
2、胸有大志
项梁因事在栎阳县被捕入狱,他请蓟县狱掾曹咎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写信求情,狱事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躲避仇家,项梁带项羽一起逃到吴县。当地的士大夫都没有项梁的本领,每当有大规模的徭役或丧葬事宜,项梁常做主办人,用兵法部署和组织宾客。秦始皇游览到会稽郡的时候,项梁带项羽去观看。项羽指着秦始皇:“那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慌忙捂住侄子的嘴,“不要胡说,要灭族的。”有惊无险,项梁却从此觉得项羽不是一般人。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当地的年轻人都很敬畏他。
3、项梁起兵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大泽乡。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长江以西都造反了,这是上天要灭秦的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为人所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秦末楚将)统兵。”项梁说:“桓楚正在逃亡,别人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说完,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等候,再进来坐下,和殷通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殷通同意。项羽进来后一会,项梁给项羽使眼色,“可以行动了。”项羽立刻拔剑,斩下殷通的头。就这样,殷通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项羽剑下,被叔侄二人夺了官印。项梁手提殷通的头,腰挂郡守官印,郡守的部下们一片慌乱。项羽连杀一百多人,整个郡府的人全部趴在地上,没有敢起身的。
项梁召集豪绅官吏,发起反秦号召,正式起事。项梁派人接收会稽郡下各县,共得精兵八千。又部署郡中豪杰,分别任命校尉、司马等职。其中一人没有被任用,便去找项梁问由。项梁说:“前段时间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办的事你没办成,所以不能用你了。”众人听后表示敬佩。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羽为副将。
项梁先是因事犯罪,后杀人逃匿,再后来杀殷通夺权,一个凶狠自私、习惯随意杀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起事之初,因一次办事不力而完全否定一个人,可见其心胸并不宽阔。
4、陈婴归项
广陵人召平为陈涉攻广陵,未攻下。听说陈涉兵败,召平假传陈涉命令,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官名),并让项梁带兵向西攻秦,项梁听从。项梁听说陈婴已经占了东阳,就派使者去东阳,试图和陈婴军合兵西进。陈婴是东阳县的令史,一向诚实谨慎。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后聚众反秦,强行推举陈婴为首领,陈婴推辞未果。陈婴的母亲劝说陈婴:“自我做了陈家媳妇,还没听说过你们陈家祖上有过显达之人,如今你突然声名鹊起,怕是不祥的征兆。依我看,不如去找人归附。事成则可以封侯,万一失败也容易逃脱。”陈婴的母亲和赵括的母亲一样,都是大智慧的女人。陈婴听从母亲的话,对将士们说:“项氏世代为将,为楚国名门。如今我们要起兵成大事,非项家人不可。我们依靠了名门大族,灭秦必成定局。”将士们依从了陈婴的话,全军归属了项梁。项梁向北进军,英布等人也率部归附。就这样,项梁的军队达六七万人之多,驻军在下邳。
5、首屠襄城
这时,起义军首领陈胜已死。为稳固楚军,秦嘉立楚国后裔景驹为新楚王。项梁以秦嘉背叛陈胜、擅立景驹乃大逆不道为由,攻打秦嘉。秦嘉战死,景驹死于逃亡途中,项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队,驻扎在胡陵。秦将章邯率军到栗县,项梁派朱鸡石、余樊君迎战章邯。余樊君战死,朱鸡石败逃后,被项梁所杀。此前,项梁派项羽攻打襄城,襄城坚守不降。项羽攻下襄城后,将所有军民全部活埋。这是项羽的首次屠城,多次大屠杀的起点。
项梁听说陈胜确实已死,就召集各路起义军到薛县共商大事。刘邦已在沛县起兵,应召到薛县参加了此次聚会。
6、范增随项
谋士范增,年已七十,平日居家不出,喜欢奇谋诡计。他前去游说项梁:“陈胜的失败是必然。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辜的。楚怀王被骗入秦后未曾返回,楚国人至今惦念同情他。楚南公曾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起义,不立楚国后裔为王,却自立为王,一定不会长久。如今您在江东起事,楚国将士会争相归附,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国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裔为王。”项梁同意范增的话,就到民间寻找楚怀王的嫡孙熊心。熊心当时正在给别人放羊,项梁找到他以后,沿袭他祖父的谥号,立熊心为楚怀王。陈婴做了楚国的上柱国,封到五个县,辅佐怀王建都盱台。项梁则自封为武信君。
7、田荣拒项
数月后,项梁率兵攻打亢父,和齐将田荣、龙且一起救援东阿,打败秦军。田荣返回齐国,赶走了齐王田假,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齐王。田假逃到楚国,田假的丞相田角逃到赵国。项梁击败东阿的秦军后,继续追击。他多次派人催齐国发兵,想与齐国合并西进。田荣要求项梁杀掉田假,还要求赵国杀掉田角和田角的弟弟田间,才肯发兵。楚、赵均未答应田荣的要求,田荣终未发兵助项梁。
8、刘项出征
项梁派刘邦和项羽去攻打城阳,这是项羽第二次屠城。继续西进,刘、项在濮阳东打败秦军,又去打定陶。定陶未下,继续沿路攻城略地,直到在雍丘打败秦军并杀了秦将李斯之子李由。军队转攻外黄,未下。
9、项梁身死
项梁军队屡战屡胜,数次打败秦军,已经开始面露骄色。宋义规劝:“打了胜仗,将领骄傲而士兵懈怠者必败,如今兵士们有些懈怠了,秦兵却还在增加,我替您担忧。”项梁已被此前的胜利冲昏头脑,无心听劝,便派宋义出使齐国,眼不见心不烦。出使路上,宋义遇到了齐国使者高陵君,得知高陵君要去见项梁后劝说:“我看,武信君必败,您要是走慢点还能免于一死,走快了就会祸及自身。”秦发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楚军在定陶大败,项梁战死。刘邦、项羽攻打陈留未下,听说项梁军已败,率军撤退。
10、怒杀宋义
章邯打败项梁军后,认为楚国已不值得忧虑,北渡黄河攻赵。那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国相,都逃进了巨鹿城。
楚军定陶兵败后,楚王熊心心生恐惧,从盱台赶往彭城,合并项羽、吕臣的军队,亲自统帅。
高陵君见到楚王后,将此前宋义料定项梁必败的事宜向楚王汇报,大赞宋义的料事如神。楚怀王召见宋义商议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封他为上将军。项羽被封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由宋义统领,去救援赵国。部队到达安阳后,停留了四十多天没有前进。
项羽说:“我听说秦军已经把赵王包围在巨鹿城内,我们应赶快渡过黄河。楚军在外,赵军在内,两军夹击,秦军必败。”宋义说:“不是这样的,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如今秦军攻打赵国,打胜了,则将士疲惫,我军可利用他们的疲惫;不胜,我们就引军擂鼓西进,一定能大败秦军。所以不如先让秦、赵两军都相斗。若论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我不如您;若论坐拥军中、运筹帷幄,您不如我。”于是下令:“凶猛如虎,好斗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问斩。”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做相,亲自送到无盐,饮酒设宴,大会宾客。
当时天气寒冷,大雨不止,士兵饥寒交迫。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齐心协力要攻打秦军,他却止步不前。如今赶上荒年,百姓贫苦,将士们吃的都是芋头和豆子。军中无粮,他却置备酒宴,大会宾客。不引兵去赵国取得粮食,合力攻秦,竟说要利用秦国的疲惫。强大的秦国去攻打刚刚建立的赵国,赵国势必被攻破。赵国被占,秦军就会更加强大,到那时,何谈利用秦国的疲惫?再说,我们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不安席,集中全部兵力交给上将军一人,国家的安危在此一举。上将军不体恤士兵而谋私利,这绝不是社稷之臣。”
项羽早晨去参见宋义,在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发令:“宋义和齐国谋划反楚,怀王密令我诛杀他。”当时,诸将都被项羽震慑畏服,没有敢抗拒的,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臣。”于是大家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赶宋义的儿子,在齐国境内铲草除根,又派桓楚去向怀王报告。楚怀王无奈,让项羽做了上将军,英布等军也都归属项羽。
11、巨鹿之战
项羽杀了宋义,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先派英布、蒲将军率二万人渡河,援救巨鹿。战争有了小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率军全部渡河,破釜沉舟,烧掉庐舍。全军只带了三天的干粮,以表必死决心。部队到达前线后,包围了王离,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项羽以五万兵破秦军四十万,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也是项羽的第一场知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时,前来救援巨鹿的诸侯各军有十几座营垒,没有敢发兵出战的。楚、秦两军交战时,他们都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杀声震天。项羽打败秦军后,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膝行而入,不敢抬头看项羽。自此,项羽一战成名,各路诸侯都归附于他。
12、收降章邯
章邯驻军在棘原,项羽驻军在漳水南,两军相持,没有交战。秦军多次退却,秦二世派人指责章邯。章邯恐惧,派司马欣去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赵高不接见。司马欣内心害怕,匆匆逃回军中。因怕被追杀,司马欣没有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到。司马欣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赵高居中用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如果此仗打胜了,赵高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打不胜,我们免不了被处死。希望将军慎重考虑。”陈余也给章邯一封信:“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后被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疆辟土,最后被斩杀。为什么呢?因为功劳太多,秦不能按功封赏,只会罗织罪名处死他们。现在将军您为秦将三年了,所损失的士兵十万有余,诸侯并起,将越来越多。赵高向来谄媚奉承,为时已久,眼下形势危急,他也怕二世杀他,所以会把责任推到您身上,再另外派人代替您,以此摆脱自己的祸患。您在外已久,朝廷大臣与您多有隔阂,您有功将被杀,无功也将被杀。且天要亡秦,无论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如今您内不能直言规谏,外不能孤身而立,岂不可悲!将军您何不倒戈与各路诸侯联合,签订合约,共同诛秦,割地为王,南面称孤。这同自己伏身受戮、妻子被杀相比,哪个好点呢?”章邯犹豫不决,暗中派人到项羽军中,想要缔结合约。合约未能谈妥,项羽让蒲将军领兵过三户津,与秦军交战,打败秦军。项羽亲率全军出击,再破秦军。
章邯派人去见项羽,想要订立合约。项羽召集军吏协商:“军中粮少,准备同他签订合约。”军吏都说可以,项羽就和章邯缔结了盟约。章邯见到项羽后,涕泪交下,向项羽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营中。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
13、坑杀降兵
诸侯的官兵以前曾服徭役、屯戍边路过秦中,秦官兵对他们多有凌辱。等秦兵投降诸侯军后,诸侯军的官兵伺机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他们,随意折磨秦军官兵。秦官兵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诸侯军,如今能够破秦当然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往东,秦必会把我们的父母妻子全部杀死。”诸侯将领们暗中听到了他们的话,报告给项羽。项羽找来英布、蒲将军,“秦官兵还有很多,他们心里不服,到了关中不听命令的话,事情将岌岌可危。不如杀掉他们,只与章邯、司马欣等人一起入关。”于是楚军连夜把秦军二十多万人坑杀在新安城南。
14、鸿门宴
项羽想要西取关中,函谷关有重兵把守,无法进入。项羽听说刘邦已攻破咸阳,项羽大怒,派英布前去扣关。项羽攻破函谷关,到达戏水西岸。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密告项羽:“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为相,珍奇宝物都占为己有了。”项羽大怒,“明天准备酒肉,犒赏将士们,给我破了沛公的军队!”这时,项羽有将士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拥兵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项羽:“沛公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现在入关后,钱财之物什么都不取,美女也没有亲近一个,看来他的志气不小。我让人观察过他那边的云气,有龙虎之状,五彩斑斓,这是天子的祥瑞之兆。希望您赶快共计,不要错失良机。”
项羽的叔父项伯,一向和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刘邦。项伯得知项羽要攻击刘邦,连夜快马加鞭赶到刘邦军中,偷偷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想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以避免杀身之祸。张良说:“我是为韩王来护送沛公,如今沛公情况危急,我若逃走,就太不仁义了,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找到刘邦,把项伯的话全部告诉刘邦。刘邦大惊,“该怎么办呢?”张良问:“是谁给您出的主意,派兵守关的?”刘邦说:“是一个浅陋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您就可以占据秦地称王了。’我就听了他的话。”张良继续问:“您估计自己的兵力挡得住项王吗?”刘邦默然,然后如实回答:“肯定敌不过,那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项伯,就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问:“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呢?”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我们就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如今情况危急,幸亏他来相告。”刘邦接着问:“你们二人谁年龄大?”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请项伯,项伯进来与刘邦相见。
刘邦捧着酒杯,向项伯献酒祝寿,又定下儿女婚姻。刘邦说:“我进驻函谷关以后,秋毫无犯,登记了官民的户口,查封了各类仓库,只等项将军到来。我派兵守关,是为了防备盗贼和其他意外变故的。我们日夜盼着项将军的到来,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帮忙转告项将军,我绝不敢忘恩负义。”项伯应声同意,“明天可一定早点来向项王道歉。”刘邦答应后,项伯回到项羽军营,把刘邦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羽,接着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如今人家有功劳,反而要攻打人家,这是不义之举,不如善待他。”项羽答应。
以上情节中,刘邦的粗中有细、项羽的粗枝大叶有了鲜明的对比。刘邦遇到危机,保持冷静、实事求是地向张良问计,随机应变地和项伯结了儿女亲家,同时还不忘问张良为何与项伯有交情,来查验张良和项伯的关系。反观项羽,自己出兵攻刘邦的军事行动计划被项伯透漏给攻打目标了,项羽却一没考虑军事信息泄露的严重性,二没考虑项伯与张良暗通消息的缘由,三没及时找谋士范增商议。
第二天一早,刘邦带着一百多人马到鸿门见项羽,赔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之北作战,我在黄河之南作战。没想到我能先入关破秦,能够在这又见到您。现在是有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将军和我产生了嫌隙。”项羽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项羽设宴款待刘邦。
项羽、项伯朝东坐,范增朝南,刘邦朝北,张良朝西。范增好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又多次起身举起玉玦示意,项羽只是沉默,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项王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之后请求舞剑,趁机刺杀刘邦。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项庄进来后,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项庄请求舞剑以供娱乐。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掩护刘邦,项庄未能刺到刘邦。张良见此情景,出门找来樊哙,樊哙问事情如何,张良说:“非常危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听后便往军门冲。卫士们想要阻挡,被樊哙撞倒在地。樊哙闯进军门,推开帷帐站立,对项羽怒目而视,怒发冲冠。
项羽手握宝剑,挺起身子问:“这位是何人?”张良说:“是沛公的护卫樊哙。”项羽说:“真乃壮士!赐酒!”手下的人给他递来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一饮而尽。项羽说:“再赐他一只猪腿!”手下人递来一整只猪腿。樊哙把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上面,拔剑切着吃。项羽说:“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怕,一杯酒算什么!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无数,唯恐杀不完;给人用刑,唯恐用不完,天下人都叛秦。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关者为王。如今沛公击败秦军,进入咸阳,秋毫无犯,封闭秦宫,把军队撤回霸上,等待您的到来。特派人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和其他变故。如今沛公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奖赏,您反而听信谗言,要杀有功之人。这是在走秦的灭亡之路,我认为您不会采取这种做法。”项羽听完不知如何作答,只是说:“坐!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过了一会,刘邦起身上厕所,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对樊哙说:“我现在出来,还没来得及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家是刀子和砧板,我们是鱼肉,还告辞干嘛!”于是刘邦一行离开军营,让张良留下致歉。张良问刘邦带了什么礼物,刘邦说:“带了白璧一双,准备给项王;玉斗一对,准备给亚父范增。赶上他们发怒,没能献上,您替我献上吧。”张良听命。
两军相距四十里,刘邦丢下车马和侍从,独自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手持剑和盾,在后面徒步护送。临行前,刘邦嘱咐张良:“这条路到我们军营,超不过二十里,估计我们到了军营,您再进去。”刘邦一行抄小路回军营,张良进去致歉:“沛公酒量不大,喝多了,无法跟大王告辞。让臣下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大王;玉斗一双,献给大将军。”项羽问刘邦在和地方,张良回答:“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一人走了,现在已经到了军营。”项羽接过白璧,放到座位。范增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剑斩碎,“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将要成为俘虏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诛杀曹无伤。
对于向自己通风报信的人,项羽一点未能保护,反而直接全盘托出。刘邦对于暗地通敌之人,果断诛杀。项羽的胸无城府,终将败给刘邦的老谋深算。
15、沐猴而冠
几天后,项羽带兵西进,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屠戮咸阳,焚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将士们搜刮了秦宫的金银珠宝和妇女,全军东去。有人劝项羽:“关中四面河山相阻,土地肥沃,可在这里建都,以成霸业。”项羽看到秦宫已破败烧毁,自己又思乡心切,就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劝谏之人说:“听人说楚国人沐猴而冠,果然如此。”项羽听到此话,烹杀此人。
相比之下,刘邦是 “听人劝吃饱饭”的典范。娄敬——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衣着朴素的陌生人——去拜见刘邦,刘邦不但接见,还能够虚心听其说话。众大臣建议建都洛阳,娄敬却认为应该建都关中,刘邦慎重思考并问询了张良的意见后,果断听从,当天就开始着手迁都大事。刘邦的听劝能力和执行力明显高于常人,且远高于项羽。
16、分封诸侯
项羽派人向楚怀王报告和请示,楚怀王要求按约定办。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项羽自己想称王,就先封各路诸侯为王,对诸将们说:“天下最初发难的时候,暂时拥立了诸侯后裔为王,以便抗秦。然而亲自披坚执锐、率先起义、风餐露宿三年之久,覆灭秦朝、平定天下的,都是各位和我项籍的功劳。只有义帝没有功劳,所以本来应该分给他的土地,封给大家。”诸将都说好。
项羽担心刘邦将来争天下,不让他称王关中,但既已和解,又怕违背约定,诸侯反叛。于是他们暗中商量:“巴蜀地势险恶,秦把犯罪的人都迁往蜀地。”项羽诡称:“巴蜀也是关中之地。”便封刘邦为汉王,称王于巴蜀、汉中。项羽将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后称三秦),分别封给秦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以防备刘邦东出。
诸将分别受封,田荣因此前有负于项羽的叔父项梁,又不愿出兵攻秦,没有被封。这给项羽埋下了一个祸根。
17、追杀义帝
项羽派人迁徙义帝,“古代做帝王的,拥有千里见方的土地,必须住在上游。”便把义帝迁到长沙郴县。义帝动身后,项羽派人将其杀于江中。韩王成没有军功,项羽不让他去韩国,带他一起去了彭城,废去王号,改为侯,不久后将其杀死。
18、田荣自立
田荣听说项羽把齐王田巿封于胶东,立田都为齐王,十分气愤,便据齐反叛,迎击田都。田都逃亡楚国,田巿害怕项羽,就前往胶东就国。田荣派兵追击,在即墨杀死田巿。田荣自立为齐王,向西出兵,杀了济北王田安,兼并了三齐。田荣把将军印授予彭越,让他在梁地起兵反楚。陈余劝说田荣,要求援助兵马,田荣派兵赴赵。张耳逃走后归附刘邦,陈余去代地迎回赵王歇。
19、引火至齐
在项羽集中兵力与田荣周旋争斗的期间,刘邦已平定三秦。项羽听说刘邦已经兼并关中,非常愤怒。令郑昌为汉王,来阻挡汉军。又命萧公角等人攻打彭越,被彭越击败。刘邦派张良招抚韩地,张良写信给项羽:“汉王没有称王关中,违背了当时约定,打算取得关中,实现原来约定后就停止进军,不敢再东进。”张良又把齐、梁起兵反楚的信件送给项羽,说:“齐国想和赵国合力灭楚。”因此项羽没有西进对付刘邦,而是向北攻打齐国。张良的一纸书信,将项羽的火力引向齐国。如此,刘邦没有项羽主力军的阻挡,才能一路破竹。项羽向英布征调兵力,因故称病不往,只派了几千人前去支援,项羽由此怨恨英布。
项羽率军到达城阳,与田荣会战。田荣兵败,逃到平原,被百姓杀死。楚军一路向北,烧毁齐国房屋,坑杀降卒,掳掠妇女,所到之处,寸草不留。齐国人联合起来抵抗项羽,田荣的弟弟田横聚集散兵几万人,在城阳反楚。项羽进攻数次,未能攻下城阳。
20、彭城之战
刘邦集中各路诸侯,共计五十六万人,东进伐楚。项羽得知后,令诸将继续攻打齐国,自己则带三万人南下。早晨,项羽带兵共计汉军,到了中午,汉军已大败,楚军杀死汉军十万多人。此战,项羽以三万人突袭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人,半日时间已结束战争,这是项羽以少胜多的第二场战役。汉军往南逃,楚军继续追击,直到把刘邦包围了三层。这时大风狂作,吹断树木、吹毁房屋,天色昏暗,狂风夹带沙石向楚军迎面而来。借此机会,刘邦才得以逃走。路上遇到刘盈和鲁元公主,他们用车拉着一起逃亡。楚兵紧追不舍,刘邦把儿女二人多次踹到车下,夏侯婴每每把二人抱上车,如此反复多次。
21、围困荥阳
刘邦到了荥阳,汇集各路败军,萧何征发关中的全部老弱到荥阳供刘邦调遣。项羽到达荥阳,继续追击刘邦。刘邦驻兵荥阳,修了一条甬道,以便运输粮食。项羽多次侵扰汉军的甬道,汉军缺乏粮食,请求讲和,划分荥阳以西归汉。项羽想要答应,范增说:“汉军如今容易拿下,如今如果放掉他们,将来一定后悔。”项羽便和范增加紧围攻荥阳,刘邦处境更加艰难。此时,陈平献计,先离间项羽和范增,再离间项羽和钟离昧。项羽果然中计,开始怀疑范增私通汉军,渐渐剥夺范增的权力。范增大怒,“天下大事,局势已定,您好自为之。我请求归乡做个百姓。”项羽答应了范增。范增还没走到彭城,背部长疮而死。
从鸿门宴到彭城之战,楚军第一谋士范增的态度始终如一,多次力劝项羽杀掉刘邦,以绝后患,项羽竟然会怀疑范增私通汉军。范增事项羽,和田丰事袁绍的遭遇如出一辙。一代谋士,忠心耿耿,终不被用,令人唏嘘。反观汉军第一谋士张良,一向被刘邦尊为“子房”,常问“为之奈何?”如此鲜明的对比,成败之势清晰明了。
危难关头,纪信劝说刘邦:“形势危急,请让我假装成大王您去蒙骗楚军,大王您可以趁机逃出去。”于是刘邦诈降,楚军松懈,刘邦和几十名骑兵成功逃脱。项羽一怒之下烧死纪信。
刘邦派周苛等人守卫荥阳,被楚军攻下。项羽劝周苛投降,周苛骂道:“你不赶快投降汉军,汉军马上就要俘虏你了。”项羽大怒,烹杀了周苛等人。
项羽如此易被汉将激怒残杀,对真正的敌人刘邦则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可见项羽有着小事不松、大事不敏的特点。
刘邦逃出荥阳,进入成皋固守。项羽又围攻成皋,刘邦再次逃走。刘邦连夜到修武,夺了韩信、张耳的兵权。此前,韩信、张耳刚刚井陉关大捷,占领赵国,兵马和物资充沛。刘邦率的军队虽一路败退,但武有韩信一路凯歌、攻无不克,文有萧何持续输血、兵粮不断,谋有张良、陈平屡施妙计。项羽则没有这样的后援支持。
22、“烹杀尔公”
彭越在东阿攻击楚军,被项羽亲率兵反击,彭越兵败逃走。彭越在梁地多次反击楚军,切断楚军的粮食,令项羽忧虑不堪。项羽架了一口大锅,威胁刘邦:“再不投降,我就烹杀太公。”刘邦说:“你我北面称臣,受命于楚怀王,已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一定要烹杀你的父亲,那希望你能分我一杯羹。”项羽大怒,要烹杀刘邦父亲,项伯劝说:“天下大事还不能预料,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家眷,就算杀了太公也没用,只能增加祸患。”谋士范增的话项羽不听,此前已经拯救过汉军一次、被刘邦灵机一动“结为亲家”的项伯的话,项羽反而听从。
23、将帅不见
楚、汉相持良久,两军已疲于征战。项羽对刘邦说:“天下纷扰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的缘故,我愿与你一战,一决雌雄,不要再让百姓白白痛苦了。”刘邦笑着拒绝:“我宁愿斗智,不愿斗力。”项羽命人出去挑战,连续三人被汉军神射手楼烦射死。项羽大怒,亲自披甲上阵,楼烦想要拉弓射箭,看到项羽怒目呵斥,竟吓得眼不敢直视,手不敢发箭。楼烦跑回营垒后,再不敢出来。项羽靠近汉军军营,与刘邦隔水相望。刘邦陈述项羽的诸多罪状,项羽大怒,要与刘邦决战。刘邦拒绝,被项羽一箭射中,刘邦受伤后回成皋,险些丧命。自此,楚河汉界,将帅不见。
24、东征彭越
项羽听说韩信已攻下河北,击败齐国、赵国军队,即将进攻楚国,便派龙且迎战。龙且轻敌冒进,韩信和灌婴大破楚军,杀死龙且。
得知大将龙且被韩信军所杀,项羽大为恐慌,派人游说韩信,被拒绝。彭越反复切断楚军粮道,项羽嘱咐曹咎:“守住成皋,不要与汉军交战,我十五天内一定杀掉彭越,再与将军汇合。”于是率军东去,攻打陈留、外黄。外黄坚守数日后才投降,项羽很生气,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城东,准备坑杀。外黄令门客的十三岁儿子前去劝说:“彭越用武力逼迫外黄百姓,百姓害怕,所以暂时投降,等大王您的到来。您到了,又要坑杀他们,百姓如何能够归顺呢?从这往东,梁地十多个城邑都不肯投降了。”项羽这次比较理性,竟赦免了原意要坑杀的人。
25、曹咎兵败
曹咎听了五六天汉军的叫骂,终于忍不住,把项羽的话忘得一干二净。曹咎带兵渡过汜水,被汉军大败,楚国的全部物资悉数归汉。项羽得知曹咎兵败,匆忙往回赶。此时的形势,汉军兵多粮多,楚军兵疲粮绝。
整个楚汉战争,项羽都是凭一己之力在打仗,持续穿插在各个战场灭火救急,打地鼠般疲于奔走。有项羽率军的战役可胜,无项羽领兵的战役则败。个人能力超强,但统筹部署能力不敢恭维。
26、垓下之战
刘邦派人劝和,楚、汉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同意,将刘邦的父母妻子送回汉营。两军签订合约后,项羽就解除军事防御,率军东归。
刘邦也要西归,张良、陈平劝说:“汉已占领大半个天下,诸侯归服。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是上天要亡楚,不如伺机消灭。如今不去攻打,则是养虎为患。”刘邦同意。
刘邦和韩信、彭越军约定,合攻楚军。刘邦军到达后,韩信、彭越却未出兵,刘邦兵败。项羽以疲兵反击汉军,仍能胜之,霸王之名非虚。张良献计,分封韩信、彭越,两军出兵。垓下一战,韩信布设十面埋伏,彻底击溃楚军。项羽率残余部下在垓下修筑营垒,被汉军层层包围。深夜,汉军四面楚歌,项羽在帐中饮酒忧思。项羽流着泪,吟唱出流传后世的名作: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趁着夜色,项羽携八百骑兵突围,飞驰而逃。天快亮时,汉军才发觉,命灌婴带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部下只有一百多人跟上。项羽途中迷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陷进一片沼泽地,汉军很快追到。项羽继续带兵向东,这时仅剩二十八骑。项羽自料已无法逃脱,对下属骑兵说:“我举兵至今已八年,亲自打过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从无败绩,因此能够称霸,拥有天下。然而如今被困在这里,是上天要亡我,不是作战本身的过错。今天肯定要战死了,我愿意给各位打个痛快的仗,定将胜它三回,为各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拔掉汉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将骑兵分为四队,面朝汉军包围圈的四个方向。一声令下,四面骑士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面,分作三处集合。随着项羽的冲锋,汉军如草木随风倒伏一般溃败,项羽斩杀一名汉将。汉军骑将杨喜追赶项羽,项羽怒目呵斥,杨喜连人带马吓退了好几里。汉军继续合围,被项羽连续斩杀百人,项羽骑兵仅损失两人。项羽问骑兵:“怎么样?”骑兵们无不佩服:“正如大王所说。”
项羽从起兵到灭秦,自号“霸王”,只用三年时间,然而五年之间便丢了霸业。成,归于自己;败,归于上天。至死,项羽都未曾反思:自己是否对兵败也负有责任?
27、乌江自刎
这时,项羽想要渡过乌江,乌江亭长停船靠岸:“江东虽小,但纵横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也没法过去。”项羽笑了笑:“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心中无愧?”项羽接着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五年,曾日行千里,所向披靡。我不忍杀它,送给您吧。”随后命骑兵下马,手持兵器与汉兵交战。项羽一人就斩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上也有十几处伤口。项羽看到汉军骑司马吕马童,“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吕马童这才看到项羽的正脸,连忙指给王翳:“这就是项王。”项羽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金,封万户侯悬赏我的脑袋,我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王翳拿着项羽的头,其他骑兵争相抢夺项羽的躯体,在争抢过程中被杀的有数十人。拿到项羽头和肢体的几人,悉数被封。
28、项伯被封
对项氏宗族,刘邦均不诛杀,部分项氏被赐姓刘。其中,项伯被封为射阳侯。
项伯为项羽的叔父,自始至终都和项羽同一个阵营,然而项伯的一系列行文,想必令诸多读者困惑不解。鸿门宴上救刘邦,楚汉对峙救太公。楚军阵营的项伯,竟然于汉军有如此大功,终被封侯。
人物评价
清朝历史学者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唐朝大诗人杜牧: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朝改革家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伟人教员: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笔者小评:项燕战死,项梁战死,项羽战死,祖孙三代全部血洒疆场。虽都是兵败而亡,仍不失荡气回肠。项家也许确无大谋,但勇武无二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