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秦长城西部起点的历史原由做一个探索,并结合秦国的起源,以及秦国发展过程中的西部边防形势做了一个系统性的简述,主要内容概况:
(1)秦长城以及秦国西部形势简介
(2)秦国起源于陇西高原
(3)秦穆公霸西戎,临洮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4)宣太后诱杀义渠王,筑长城以拒诸戎
(5)总结
1、秦长城以及秦国西部形势简介
记得初中历史课关于秦长城的内容,印象很深刻: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当时只是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长,开始变得疑惑,临洮在哪里,好像只是一个小地方,一个很少人会去关注的小县城,为什么会成为秦长城的西部起点。而今天甘肃省的省会兰州,是西北战略级城市,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好像在秦朝并没有什么存在感,甚至都不在秦朝的边境线内,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这跟秦国的边防形势有很大关系,秦国发展过程中,周边最强的西戎势力主要有三支:大荔戎、义渠戎、绵诸戎,其中绵诸戎活动在陇西,正是临洮所在的方向。在秦穆公霸西戎以后,强大的绵诸戎灭亡,不过后期义渠戎又兴起,并且更为强大,势力范围更广,直到秦昭王时期,在宣太后的主持下才彻消灭义渠,不过义渠人的反抗却是此起彼伏,一心东出中原争霸天下的秦人不堪其扰,这才实施了对付游牧民族最好的办法,修长城,这是“陇西-北地-上郡”一线长城的来历,其西端正是临洮。
北部”阴山-燕山-辽东”一线的长城,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北却匈奴以后,蒙恬所主持重点修建的段落,这段长城重点防备的是匈奴。
很多地方古今对照,都会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今天的省会级城市兰州,秦朝时还是一片荒野,至于正式建城要等到汉武帝开拓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以后;而今天的小县城临洮(古称狄道,与县同级,县有蛮夷曰道),在当时则是省会级城市,陇西郡的长期治所。这里还有一个细节,今天的临洮古称狄道,今天的岷县古称临洮,今天的地名是从民国时期变更后继承下来的。
临洮能成为秦长城的西部起点,并且长期在历史上占据省会级别的地位,这都跟秦国的起源、发展,以及秦国的重点开拓有很大关系。
2、秦国起源于陇西高原
秦国起源于陇西高原,和西戎势力犬牙交错,秦国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和西戎的斗争史,秦国正式确立诸侯地位也和戎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秦国发展过程中,其核心地带一路向东,逐渐靠近中原,陇西的起源地却几经得失。作为秦人的大后方,陇西的稳固与否,是秦国能否东出中原、问鼎天下的基础,这就是秦国极其重视陇西的原因。
秦国虽起源于陇西,但秦人却是正宗的炎黄子孙。《史记·秦本纪》记载其先祖大业是颛顼孙女的生子,大业的儿子益曾经继承大禹的帝位,后又归还于启,到了商朝末年,益的后人中潏跟随着商王武乙西征戎羌,中潏在犬丘修建城池,这块最初从西戎手中夺取的地盘,就是秦人在陇西最初的立脚地。
秦人因为和商人关系太近,所以在周初期很不受待见,一直到秦国始祖非子炉火纯青的养马术被周孝王所赏识,这才开始给了秦人一块儿封地:秦地,专门负责向周天子供应战马,这也是秦这个名称的由来,据考证周孝王所封的秦地应该在清水县一带。秦人虽然得到了一块周天子的封地,秦人的老根据地犬丘(礼县一带)后来却又被西戎夺取。
后来,犬戎作乱,周王室危难之际,秦襄公率兵来救,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于是周平王许诺岐山以西的土地,并正式封为诸侯。在春秋时代到来的节点上,秦国作为诸侯国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秦国成为正式诸侯国以后,长期的任务就是和犬戎厮杀,直到秦穆公时期,经过数代努力、艰苦卓绝的奋斗,秦国作才发展成有声有色的大国,才对西戎诸部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秦人其在陇西最初的发源地:犬丘,中间也是几经易手,在秦穆公时又加强了对其控制。
写到这里,我想由衷地为秦人鼓掌,发迹不忘本,失去的祖地,一定要亲手再夺回来,这是秦人的血性。秦人在陇西地区和西戎缠斗的数百年,作为周朝的西部屏藩,实在是非常努力,努力才会有收获。而具备周王室血脉的西虢国在犬戎的压力下,并没有发挥自己本该有的拱卫职责,而是随着周平王东迁,其国土也留着靠秦人收复,我们无法穿越历史去指责谁,但西虢国早早消失在历史当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秦人骨子里的血性和韧性,也许是和戎羌贴身相处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上的羌人也以极其坚韧而知名,但这个韧性的基因,是秦人学习羌人,还是羌人学习秦人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绵诸戎所在的陇西地区,以及与陇西紧邻的河湟地区,后世都是羌人长期活动的地区,为了保证关中地区的安全,必须控制地势更高的陇西高原,最好的方法就是扎下几颗钉子,慢慢的生根发芽。而在陇西高原西部边缘的临洮(狄道)就是那颗最坚硬的钉子。
3、秦穆公霸西戎,临洮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秦穆公霸西戎的第一功臣是由余,所以这个故事要从由余开始说起。
由余是当时陇西霸主绵诸戎王的手下,既然是戎人,为什么会帮助秦穆公征伐西戎呢?
事情是这样的,由余是以绵诸王使者的身份到秦国考察的,为什么派由余去秦国呢?因为由余是本身是晋国人,和秦国沟通没有语言障碍。考察嘛,当然两个目的,一个确实想学习一下秦穆公的治国经验,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确是有一手,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也达到了一个高度,曾经试图和中原最强大的晋国一争高低;二是想趁机摸清楚秦国的底细,万一有机会能从秦国捞块肉呢。作为绵诸王最倚仗的大臣,由余就是这样来到秦国的。
秦穆公见到由余之后,几次接触下来,感觉对方谈吐不俗,看问题往往一言切中要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就起了收揽之意。但是,把别国的使臣变成自己的人,这是个高难度的任务,秦穆公也是费了一番脑筋。
计划分两步进行,一是强行拖延由余归国日期,对其个人又极力笼络,几乎每天亲自款待由余,同席而坐,传器而食,用感情来感化由余,同时也给绵诸王种上怀疑的种子,让们们君臣异心;二是腐蚀绵诸王,消磨其雄心,具体做法是送了对方十几个美丽的乐女,绵诸王也欣然笑纳。
两个计划都很成功,绵诸王生活在蛮荒偏僻的地方,何曾听过中原文明世界的美妙音乐,于是便迷恋上秦国美女,白天欣赏歌舞,晚上寻欢作乐,整整一年不曾迁徙部落更换草地,结果上行下效,百官尽废,政驰人散,牛马半死。
这时候,由余也回到了绵诸,回去之后看到这幅景象,发现自己曾引以为豪的戎地淳朴风气已荡然无存了,部落上层全都沉湎于声色酒宴之中,绵诸王也不再信任长期滞留而归的由余,他们之间上下和睦的关系不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深深的猜忌。再加上秦穆公的一再秘密邀请,由余眼见再难立足西戎,只好投降了秦国。
剩下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厉兵秣马多时的秦军,又有了由余这个西戎通的黄金级加持,战争毫无悬念,秦穆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
秦穆公乘胜西进,十二个西戎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遂辟地千里,南至秦岭,西达临洮,几乎把整个陇西高原都收入囊中。
4、宣太后诱杀义渠王,筑长城以拒诸戎
虽然秦穆公向西拓地千里,但是陇西高原和陇东高原上的西戎各部历经商、周两代,已经根深蒂固,如果想一次性连根拔起,谈何容易。绵诸虽然被灭,但不久后义渠又兴起,比起绵诸更为强大,其势力遍布陇西、上郡、北地,半包围着秦国西部和北部,几乎就是悬在秦国头上的一把利刃。
绵诸和义渠所处的时代都十分久远,古籍记载又有相互矛盾之处,也有把绵诸称为义渠的,也可能他们本就是一个部落,绵诸被击败后遁地北逃,后来又卷土重来时被称为义渠,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绵诸的核心地域在甘肃礼县,而义渠的核心地域在宁夏平原以及六盘山两侧,两者强大的历史时期又有错位。总之,他们都是西戎,怎么称呼其实没多大关系,事情的性质是相同的。
秦穆公后的百余年,秦国国势衰败,义渠趁机做大,对秦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直到秦惠文王(杀了商鞅的那位)时期,趁义渠内乱之机,出兵降服义渠,成为秦的属国。但义渠并未真心降服,后来还曾联合魏国夹击秦国,给秦国造成了巨大的麻烦。直到秦昭襄王时期,宣太后牺牲色相,笼络前来朝贺的义渠王,长期的私通,义渠王不再与秦国为敌,又在其放下戒备之时,择机杀掉义渠王。
失去义渠王的部落群龙无首,很快陷入内乱,秦国趁机出兵平定义渠,彻底消除义渠的威胁后,在其土地上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义渠虽灭,然其遗民风气彪悍,又经常骚扰西部边疆,为了集中精力完成东出中原、一统华夏的大业,秦国就在三郡外围修筑长城,把西戎诸部拒长城之外,暂时免其骚扰。这就是秦长城中南北走向一段的来历,也称之为战国秦长城。
5、总结
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实力的衰弱,在维持天下秩序方面已经渐渐力不从心。一场王室内斗,居然引犬戎力量入京,最后蔓延成巨大的灾难,逼得继任的周天子不得不放弃镐京东迁洛阳,从此开始为天下诸侯和狄戎各部所轻视。
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依附于周王室周边的狄戎纷纷自立,并开始大肆侵犯诸夏,弱小的诸侯国甚至亡国绝祀,这时候强大的诸侯国开始走上历史的前台,承担起保护华夏文明的历史性责任。齐恒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振臂一呼,九合诸侯,高举“尊王攘夷”大旗,帮助弱小诸侯国抵御狄戎入侵、重建家园,名正言顺的成为了首任春秋霸主。
在所有抵御狄戎侵犯的斗争中,秦国这个方向显得尤为困难,秦国一开始是小国、弱国,面对的又是最为强大的犬戎,是逼迫周天子放弃关中祖地的一支西戎,所以秦国这个方向与西戎的斗争显得长期而又曲折,中间更是几经反复。
西戎不是简单的游牧民族,他们长期与周人相处,也受到周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熏陶,已经进入半耕半牧的生活状态,这就显得特别有韧性,败而不亡、驱而不散,可以说已经在陇西高原和陇东高原上扎下了根。秦人与之缠斗数百年,也没有完全将他们驱散和同化,最后也只能在陇西和陇东高原上筑起长城,暂时免其骚扰、不影响秦国一统华夏大业就行。
这也是为什么秦人没有把西部防线推进到兰州和黄河边,而是在临洮-固阳-榆林一线建起了长城。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力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时期的西戎其实就是后期的羌人,想想历史上羌人的韧性,即便强如两汉,与羌人的摩擦也伴随王朝始终,对比一下就知道西戎会有多么难缠。临洮以其在洮水岸边而得名,洮水以西就开始进入青藏高原板块,这个地块正是农耕和游牧的天然分界线,历史上一直是中原政权先后和羌人、吐蕃人反复拉锯的区域。能在和青藏高原分界位置打下临洮(狄道)这么一个钉子,对于秦人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秦人对临洮的开发非常成功。后世临洮(狄道)长期都是陇西郡的治所,并且在临洮(狄道)成长起来了陇西李氏这么一个传奇家族,走出了李广、李嵩、李渊、李世民这样一批历史性人物,可以说是对华夏影响极大。
至于兰州,这个可以直接辐射河湟谷地和河西走廊的战略重镇,要等到汉武帝接过历史大旗以后,才正式把其纳入中原王朝的西部军政体系中的,也完完全全的把被包裹在汉朝以后的长城之内了。
历史是逐步发展的,中原王朝的力量也是逐步向外辐射的,这正是秦朝时期的长城西起临洮而不是兰州的真正历史原因。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网友们,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