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被人嘲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许让你心潮起伏,难以接受,火辣辣的羞辱让你夜不能寐,回想懊悔自己为什么不能及时反击。
总会遇见无礼对待。我理解你的郁闷心情,懂得那种愤怒感受。
前几天上课,拥有权威称呼的老师课间私下对班主任说:“下面很多同学的水平还不如一个初中生。”你坐在第一排,如坐针毡。你在群里分享心情,我感同身受。
我的朋友,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据我所知,在座的很多人,生活思考的能力水平其实是远远在他之上。
我的朋友,爱比克泰德说:
“有很多人非常狂妄自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追名逐利,根本就不关心自己的灵魂,可是他们居然来讨论哲学的方法和问题,学习自然哲学和辩证法,而且还开始讨论这类哲学的问题。”
即便他在讲台上,也不能证明什么,只能证明他的欠缺,和人类灵魂的完美是多么困难。
当然,这和学问无关,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也牵强,可是这是生活中的现实,我们总会遇见无礼对待。
不要让内心情感受伤。鞋匠和木匠也一样的可以嘲笑其他人对他们领域的一无所知,嘲笑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哲学方面,人并非因为知识和经验的多少,就能够成为他人的榜样和典范。
阿克劳斯打发人对苏格拉底说,他可以让他变得非常富有。
苏格拉底让让传话的人告诉他:
“一欧宝可以购买四夸脱大麦饭,而且还有泉水。因为,假如我现在的东西对我来说还不够用的话,我也能够凑和着用。所以,这些对我已经足够用了。你难道不知道,波卢斯扮演俄狄浦斯,可是不管他表演的是俄狄浦斯在克罗奴斯做流浪的乞丐,还是在特拜城当国王一样,他的声音都一样优美,他都一样都非常乐意去表演?
难道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连波卢斯都不如,不管神给他安排的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能够表演的非常好吗?他难道不应该像奥德修斯一样,无论是衣衫褴褛或者紫袍加身,都是一样的高贵和杰出?”
生活和哲学是一致的,我们的认知一定要应用在生活之中,否则我们的所学的都是虚伪的知识。
423年,希腊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其作品《云》中嘲笑苏格拉底,将其描绘成为一个诡辩家。45岁的苏格拉底,泰然处之。一些外国人看这部剧的时候问到:“苏格拉底是哪一位?”他高兴的站了起来,挥舞手臂,想让剧场的观众都能认出他来。
自以为是人的大敌。爱比克泰德说:
“那些因为一些不属于自己权能之类的东西而引以为豪的人,真是好玩啊。每一种生物,到底是比别人强还是比别人差,关键是因为自己的善德和恶德。难道说只有人类就那么与众不同,根本没有自己的德,所依据只能是他的头发、衣服和祖先了吗?”
我的朋友,并非所有学者都有学者的品味。即便他们享受到了最好的博雅教育,他们熟悉人们在哲学、修辞、历史和文学和语文等方面展开的“最杰出的思考和写作”。然而,他们缺乏力量,他们从生活之中感受不到力量。
他们在精神上已经不再年轻,因为从没有陶醉在智识、道德和精神灵性的事业中,随着时间流逝,他们记忆力和热情衰退,重新走在了老路上。很明显,他们生活在一个狭隘的世界里面,带着一种僵化的羡慕,回望那往昔更大限度的自由。
你知道的,人想对事情产生固定的认识和看法很不容易,除非他每天都在思考这些原则并应用到生活中去。讲堂上的老师常常认定下面的学生是无法理解他的思考,造就了他的偏执和狭隘。
“专家就是狭隘的代名词”,你让自己成为了一行的专家,可是同时也要努力跳出这个圈子看其他。“见天地、见自我、见众生”。
“你们是怎么想的呢?难道荷马创造了他伟大的史诗,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那些出身高贵、最强大、最富有、最漂亮的人,假如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看法的话,他们也会成为最悲惨、最不幸的人吗?”
完善教育即不指责。爱比克泰德的经典语言是:“使人心烦意乱、无法安静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我的朋友,相信你还记得《手册》中这句话:
“只有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才会因为自己过得很糟而指责别人呢。相反,如果你只指责自己不指责别人,那就是说,你已经开始接受教育了。而如果你既不指责别人也不指责自己,那么,你已经接受完教育了。”
从道理上讲,唯一能够通向自由之路的就是蔑视一切不属于我们权能之类的东西。
应该记住,真正侮辱你的不是辱骂了你、打了你的那个人,而是你认为他侮辱了你这个认识和看法。所以你应该不要让表象把你卷跑。只要时间缓一缓,你就会比较容易地控制自己了。不要用他人的愚蠢去惩罚自己。
必须要有自己的态度。面对嘲笑,一种方法是沉默,或一笑了之,这是王之轻蔑。
另一种方法,思考他的主旨,然后干脆利落的自嘲,并将其引入同类情境之中,给予讽刺。切忌长篇大论反击,你不是参加竞选。
鲁福斯说:“只有品质非常低贱的人和愚蠢的人才会认为,如果我们不尽力的伤害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敌人,别人就会瞧不起我们。因为我们一般都会说,一个不能伤害别人的人是可鄙的,可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话,人们对他的看法就会好的多。”
我的朋友,我不想陷入到具体论辩技巧中去,逻辑学中有相关阐述。人生之中,人都会遇到困窘时刻,应该相信自己内心力量,对于有德行的人:“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永远是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