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来谈一谈关于怎样读书的话题,给大家带来的是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上一期文章中写道不靠谱的日系书,相比来说,今天的这本书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总的来说这本书是给大家指明一条道路,让读到的知识能为我所用,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就这么简单,大道至简。这也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吧。下面我就具体的来讲一讲书中作者的观点和他的拆书大法。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有人书读的越多反而越焦虑,读了很多书最后全忘了,读了很多书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为什么最近知识付费这么火,各种各样的知识付费平台蜂拥而起,有人一年在网络上付费学习投入达数万元,当问他有哪些收获的时候,他说主要是心理踏实,比如开车的时候听一段名师的音频,感觉充了点电,时间没白过,仅此而已,后来买的好多课没学完就不学了,而且听了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忘了,网上的那么多的大师都在疯狂兜售自己的课程,用一些极其能激起读者学习欲望的标题,我也购买过一些课程,也是如作者所说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之后不动”,钱白花了,时间也浪费了,读书和听付费的音频是一样的,都是因为人们的焦虑和恐慌驱动的,这和家长们热衷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是一个道理,也是由恐慌导致,别人家的孩子上了,如果我不上就输在起跑线了,听起来还真是不报不行啊,多么恐慌。作者提出,不是读书无用,不是付费学知识没用,是没有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营养,没有把学到的知识跟自身结合起来,没有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可执行的策略,只停留在了看到,听到得阶段,当然有人发展到了记住的阶段,这样的学习方式其实这和大家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是有直接的关系的,在学校的时候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所以我们的学习模式就是学了,记住它,考试的时候复述出来把题答对就行了,所以现在人们读书,有的人只是读读而已,有的人做笔记,画思维导图,争取把书中的内容,作者的观点记住,背过,这有用吗,毕竟我们读这些书的目的,不是用来考试的,所以只读的人,和做笔记总结的人都收效甚微。随后作者引出拆书的概念,他说:”重要的不是快速找出书中的重点,那跟我没多大的关系,记住它也没啥用,只能增加自己的负担罢了,重要的是拆书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为我解读问题”
为什么一本书很便宜,一场培训会是书价格的千百倍呢?
因为培训时通过专家带着你互动,通过实例讲解,能使你把书中的知识和自身的思想融会贯通,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就像武侠小说中,为了是一个人的武功有快速的精进,就把自己的修为传授给他,在短时间内帮他打通任督二脉是一个道理,这功可不是白传的,如果靠自己练得话,可能三年五年都不得要领,这就是培训比书贵的道理。
怎样将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让书不白读,功不白费呢?
精华来了,这是我认为本书最重要的20%,上一篇文章也说了,一本书其实最有用的也就有20%。那么作者的神器是什么呢?——拆书,作者创立了这个读书方法,在全国创立了多个拆书帮分舵,有几十万,几百万还是更多,总起来说是很多的会员,可谓是声势浩大,影响巨大。
作者提出拆书时我们所选的书是一些能提升我们某方面能力的书,把这类书叫做致用类图书,当然不能是一些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之类纯消遣的书,其实我认为纯消遣类的书也有拆的价值,也能给我们以现实的指导,比方说看了言情小说如何指导自己找到了女朋友。
拆书第一步,就是在读的过程中找到里面的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在这里贴上一个标签。其实这里就跟我们看书时划线是一个道理,不同的是稍微概括总结一下。(比方说读《财务自由之路》时,当作者谈到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梦想实际化,让我们亲眼看到自己理想的模样,否则大脑是没有感觉的,看到这时我就有如梦初醒的感觉,所以这里应该贴一个标签。)
拆书第二步,回想自己遇到过的相关的情景,跟自身结合起来,换个颜色贴上第二个标签。写上把作者的想法跟自己融合之后的感受。(以前自己老是想着我要成功,我要实现财务自由之类的,但啥是成功,成功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财务自由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完全没有概念,这是失败的关键。)
拆书第三步,规划怎样用作者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换个颜色贴上第三个标签。这个标签包含目标和实施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
(我的第三个标签是这样写的,目标:构建自己的梦想蓝图。行动:马上着手制作一个自己的梦想相册,并画出自己梦想成功的照片,或从网上下载相关图片保存到电子相册里面,以后不断完善,每天拿出来看一看,成甲推荐的印象笔记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记录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功能很强大。)
最后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把所有自己做的第三个颜色的标签拿出来,贴到一个比较醒目的位置,时不时看一看指导自己的行为,当看了很多书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标签,把这些标签融会贯通就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博多·舍费尔的梦想相册跟这个拆书法结合起来,应该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大家可以试一下,就是把第三个标签里面包含的目标图片化,记录到梦想相册里面,这样图片和标签同时起激励作用,一个是目标一个是具体行动,比我们看到单纯的文字会更有激励作用吧。
明天继续解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