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这本书里最开始的引子:
阮熙紫在北京经营着一家有40多名员工、每月四五百万元营业额的中式高级定制珠宝公司,崔胜军在北京开有9家会计师事务所,有员工近200名,他们都参加了“大师”刘一秒的课程,课程相当昂贵,其中一门《三弦智慧》,学费高达38万元,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企业家和白领,花费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来参加刘老师的培训,并对刘老师崇拜的五体投地,而且学到的东西真真正正的帮助到了自己和公司,争先恐后的推荐自己的朋友、同事、下属来听他的课。
2011年《南方周末》大篇幅报道了“刘一秒现象”,38岁的这位“神”,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的一个村子。99年,25岁的他南下闯深圳,住在出租屋的阳台上。后来他迷上了演讲和成功学——当时,成功学从港台传入内地,陈安之等一批台湾成功学讲师红极一时,他先是推销陈安之的课程,很快就自己讲课,仅仅几年后成为叱咤风云、被无数职场人士顶礼膜拜的“大师”。
南方周末的报道结论强烈暗示刘一秒是个骗子,学员肯交这么多钱,一定是被洗脑了。
可是像崔胜军这样的创业者、企业家,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完全靠着自己在穷凶极恶的中国市场上打拼到现在的局面,他们像是傻子吗?
那刘一秒到底在讲什么呢?
经过采访,刘一秒开设的几门“宗教智慧”“运营智慧”等课程,其实并不是他原创的,内容来自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现代管理学的基础内容,而在崔胜军他们的办公室里都摆放着这些书籍,但他们都没有读过,或者说读过也只是读过而已。
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如此强烈,在多年的创业打拼和管理实践中,他们发现,勤奋、用心和关系、辅导、惩罚和奖励,这些在企业发展之初使用的法宝现在已经不起作用了,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欠缺,都渴望能得到改变。但是他们恐惧学习,或者读了也用不上。
刘一秒是不是骗子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
为什么200块钱就可以买到上面提到的所有图书,其中的内容比参加20万元的培训还要真、还要多、还要好?
那你为什么不看书?
因为人们不爱看书?
那人们还不爱上班呢,为什么仍然每天朝九晚五去上班呢?
因为上班有可见的收益。
有什么办法让读书也能得到明确的收益?
那就要先明白成人式学习理论和掌握成人式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