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潍坊的生活经历我曾经参照着《马向阳下乡记》写过一篇。至于说“青春离不开潍坊”,那真是一段闪耀着鲁中平原温暖太阳光线的金色时光。
最先知道潍坊是她“风筝之都”的美誉。在得到消息即将于1994年暑期奔赴潍坊进行毕业实习之际,就抓紧恶补其历史地理知识。作为历史上潍县县治所在地,再加上后来与坊子镇等合并,自然有着丰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
那时正是二十岁白衣飘飘、汗珠滚烫的年纪,我们在深更半夜里被从潍坊火车站广场拉到西郊黑山脚下的村落里驻扎。那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把自己闲放在山坡上,远眺不远处的国际风筝放飞场,随着杨树叶的招摇、青纱帐的涌浪晒红了裸露在外的每一寸皮肤。
正赶上当地的农忙时节,我们和白胡子爷爷、黑红胸膛大叔、桶腰肥臀大嫂还有小媳妇大姑娘们一起垒大棚、平土地、和草泥,在玉米抽穗、向日葵张开笑脸的季节,我们把青春的荷尔蒙挥洒在了那片处处洋溢着生机的金色大地。
也曾经洗净了手脚、换上干净衣裳进过几次潍坊城。潍水、白浪两河穿城而过,沿河岸边绿洲成片,鸥鸟齐翔。先去火车站送别回乡探母的朋友,从如今存留的合影照片来看,几个人的青涩面孔衬在简陋的车站大楼前,充满了时代感。
我的大部分时间也就只知道在市中心的鸢飞路附近游逛。这座城市里许多设施设置都与鸢字有关,鸢飞路、鸢都酒店、紫鸢超市,等等,纸鸢风筝满城飞。
当然,在潍坊总离不开寻访历史。先去了十笏园,这里又名丁家花园,因占地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故名。原为明清缙绅故宅,清光绪十一年修葺,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兼具江南、江北园林风格的私家小园。
我本意并非是看园林,在江南时节各种园林就看得多了,去十笏园还是冲着郑板桥去的。这位最高只做过潍县县令的书画大家,在这里留下过两幅珍贵墨宝,一曰难得糊涂,一曰吃亏是福。其实板桥在潍县留下的更多的是他嫉恶如仇、清廉勤政的传说,以及“乌纱掷去不为官”的洒脱故事。可惜今日潍坊没有在这上面多下文章,白白浪费了这样好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距十笏园不远的万印楼侧,余有一段潍县古城墙。当初走到这里,兴之所致,借过旁边摆水果摊位的单车,骑在上面摆了个阳光少年的POSE,留下一张颇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据说,还曾被长久地压在某人的电热玻璃板下面。
大约十四年后,我有机会自河南南阳至潍坊火车站转乘去往烟台的长途汽车。火车站广场一带基本上已经没有原来的模样了,大约那几条红漆刷写的伟人语录还在,但再也找不到多年前下车时平生喝过第一碗小米粥的早点铺了。
再次离开,心中在想,那段映着我青春身影的古城墙和曾经亲手搭建起的蔬菜大棚都还存在着吧?那些开过我玩笑的姑娘媳妇儿们都还守在村儿里吧?老槐树,石碾子,打麦场......
我倚在车窗旁边,眼前只有阳光依旧,青纱俨然。“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有一首歌里是这样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