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这个总是能让人放松的地方,随着成长而来的代价是渐行渐远。
寒假回家第一天,吃了饭就上床睡觉,躺在床上和半年未见的妈妈说话,听她唠叨自己不在时家里发生的事情,和妈妈讨论家里近年来的变化:爷爷奶奶搬出去住后就不愿意回来住,爸爸妈妈早上要么稍微做点饭,要么就在上班的路上买着吃一些,中午也不再回来吃饭,一家人也已经有很久不在一起吃晚饭。曾经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围在一起吃饭的场面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恍若十年以前。妈妈说三四年前还是好好的。而如今,分屋而食,分院而居,偶尔改善生活还要端着吃的两边推来送往。
因为不识字,父母很辛苦。
不识字的父母,出不了远门,干不了重活,能力不高,在家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美其名曰在家看着孩子好好学习的他们,不得不因为儿子越来越大且成绩不好而为开始为孩子的婚事发愁。要盖房子,却因为长年供着两个孩子上学根本攒不上钱。从不失眠的爸爸也开始像妈妈那样失眠了。吃了不识字的亏,他们不能看着孩子走了老路。尽管邻居家的孩子要么早早不上,要么终究不再上学,出门打工,可是他们的楼房都盖了起来。女儿出嫁了,儿子也没什么好发愁的。曾经也有邻居打趣他们:两个不识字的人竟然供出了大学生……
我们的不懂事成为了父母眼中的“叛逆”
亲戚里,有一直上学的,学历最高的是博士;有早早出去打工的,已经成家甚至有了二胎。我们这一代小辈,几乎都到了要么上大学,要么在读高中的年纪。我们都“长大”了,开始不再是父母眼里“懂事”的孩子。今天,读高三的弟弟“颇有计划”的要买手机,把卡里的钱全部取出来甚至都不说出自己要买手机的打算,爸爸追问后得知原因也并没有说什么反驳的话。也许我们已经到了父母不敢“违逆”的叛逆期,因为作为两人之间传话筒的姐姐——我,竟然感觉到了他“不敢斥责”的怯意。下午妈妈和姨妈聊天时姨妈抱怨表哥非要买电脑:“现在的小孩只想他要买啥,不买不行,就不想想家里有多少钱”(姨妈家刚刚举债盖了第二处楼房——因为有两个儿子)原来,我们已经“叛逆”到了这个地步……
那些会被我们忽视的属于生活的“角落”落满了尘埃,可是我们总是因为讨厌父母的唠叨而错过了很多发现它们的机会。
回家以来,尽管妈妈总是喜欢唠叨,我们两个还是一起说了很多话,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曾经忽略过的问题。比如说家里要开始攒钱为盖楼做准备,但是我们姐弟俩还总是认为“钱挣来就是花的”,而不知道节俭一点。比如说我去看姑姑要买些东西带过去(因为爸爸去姑姑家从来不带东西,他有好几个姐姐,妈妈说他是为了省钱,但是这是不对的,我和弟弟不要学他)姑姑姑父对我们的学业很关心,我特地亲自挑了苹果带给他们,因为希望他们平平安安。妈妈还告诉我,奶奶平时总是抱怨爸爸妈妈明明挣了很多钱每个月都发工资却很少买菜,但其实根本原因是他们俩除了平时太忙之外还不会取钱,因为工资都在卡里,所以才只能等弟弟回来取钱买菜。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