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父母去了趟老挝。老挝很穷,很多地方都没网,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很高。
我们在一个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社会,我们却经常觉得焦虑不安、难以入眠、脾气暴躁…Why?
科技使生活更美好,可是电子产品一旦变成主导,刷屏时代也让我们变得欲罢不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很多创造上瘾产品的人都不允许自己的家人使用那些产品:
《纽约时报》上尼克·毕尔顿(NickBilton)在他的评论里谈到乔布斯严格限制自己孩子使用数码产品。乔布斯说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用过iPad。他每晚都同孩子在厨房共进晚餐,讨论书本、历史和其他课题。没有人会拿出一台iPad或电脑。
《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对家里每一台设备都设定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因为我们最先见证了技术的危险性”,他的5个孩子从不准在卧室里使用屏幕;
Blogger、Twitter和Medium三大平台的创办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给两个年幼的儿子买了数百本书,却不给他们买电子产品......
没错,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人,仿佛遵守着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
说到底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高科技产品也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扫地机器人,各种厨房小帮手,足不出户就可以买票,购物,外卖,就连我们电视空调遥控器坏了我们手机下载遥控器都能打开电视跟空调等等。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做一些无法被替代的事情比如:陪伴家人,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然而我们却放不下电子产品的游戏和频繁的确认信息邮件,微信,甚至什么都不做就是拿着手机无聊地刷着微博,看着搞笑视频。
放不下的电子产品背后都是行为上瘾,而行为上瘾具有破坏性,它们挤掉了工作、玩耍、人与人面对面社交,也包括基本的卫生和社会互动等基本追求……
从技术上说是否存在“网络上瘾”,以下为5道网瘾测试题,摘自《欲罢不能》,请按照如下分值,选出你在每一种行为上最具代表性的频率:
0=不适用;1=很少;2=偶尔;3=屡次;4=经常;5=总是
①你是否发现自己上网时间比预计要长?
②你生活里的其他人是否抱怨过你的上网时间?
③你是否有事没事地就要检查自己的电子邮件(微信)?
④你是否因为深度上网而缺觉?
⑤你是否发现自己上网时喜欢说“我就玩几分钟”?
如果你得分在7分以下,说明你没有网络上瘾的迹象。8~12分说明有轻度网瘾,你可能有时上网太久,但一般而言你能控制自己的使用状况。13~20分表示中度上瘾,也就是说,你跟互联网的关系偶尔或屡次给你造成过问题。21~25分表示重度网瘾,暗示互联网在你的生活里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然而“显而易见的大道理”往往都无法落地,所有发自内心的改变从来都不是来自于自责和反省,而是觉知!自律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定义..........
此时此刻我特别想“作诗”一首
楼下的老猫“聚众斗殴”
孩子已经会画猫咪了
应该带她去看看现实版的动物世界
可是你在玩手机;
阳台的多肉开了黄色的花,
孩子开心的描述着这些,
得到的回答只是”是嘛,挺好的“
因为你在玩手机;
蓝天蓝,白云白
花儿都开了,
我们去公园吧,
你看,你看,这篇游记真好:
蓝天蓝,白云白,公园里的花都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