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唯一的恶习就是贪欲;所有其他恶习,不管怎么称呼他们,都只不过是这种这种恶习的变种和不同表现而已。 ——摩莱里
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传说。
后来有人把宰相的‘相’写成了大象的‘象’从而演化出‘人心不足蛇吞象’。接着有人把‘人心’直接改为了贴切的‘贪心’也就有了‘贪心不足蛇吞象’。
前段时间,程序员苏享茂之死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苏享茂与翟欣欣,从认识到结婚再离婚而自杀,不到100天时间,期间花费过千万元,怎么看都象一场阴谋,其惊悚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悬疑电影。高智商低情商群体暂且不论,翟欣欣是否涉嫌违法犯罪需要权威部门调查确定。但是,这个事件中,翟欣欣把人性中的贪婪无限放纵是不争的事实,与马蓉之流极其相似。
人性是天生的,人性包括趋利或叫逐利,但这个天性是没有错的,没有这个逐利,天地就不存在了。
但自然界万物,除了人以外,都是知足的。可是人不一样。现实中的社会,“行行出状元”,“行行有人骗”,成了社会的弊端。
例如传销,诈骗等,利用的不过是人们的贪心以及急于求成想暴富的心理。如同现在网上集赞免费领礼品,转发说说领门票等,利用的同样是人们普遍贪心,爱占小便宜的特点。
我们经侦老师也常讲,当你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所想的不过就是吃饱穿暖,当你有吃有穿的时候,你就会去奢望享受生活,而达不到这样的目的时,有的人就选择去进行犯罪。其实这就是人类贪婪的真实写照。
很多人的错误恰恰就在于:低估了人性中的贪婪与固执,高估了自己的理性与清醒。
今年的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那么多的贪官,纵观一些落马贪官,他们中的许多并不是一开始就想贪腐的,甚至起初也很廉洁自律,都只是一步步从几千,几万开始贪污。就好比你手里有一万块钱的时候,你就想要十万,当有了十万的时候,就会去想着一百万,当再次实现的时候,你就会去奢望一千万,以此类推,野心会越来越大。
但是贪心的欲望不会停止,慢慢地逐渐就在违法犯罪道路上,停不下来了。
贪婪,是人性中负面的、阴暗的部分,是从动物本能里继承来的部分,不是人性的全部,也不是人性的根本。人性的根本是自我控制。正因为有自我控制的特性,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才能向前发展、进步,整个人类社会才能保持“文明”状态。但是,放纵贪婪,轻视人性之恶,就会使整个社会受到伤害。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权,放纵人性之恶,就会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重大伤害,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又如发生在非洲、中东的种族屠杀等。
贪婪,它是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生存的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而随之在变。
对美好的事物,可以永远保持贪心。
乍一听“贪心”这词并不觉得多好,但似乎又不及“贪婪”那么坏。在我看来,“贪心”或许意味着在不被自己欲望所摧毁的情况下,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吧。
作家冯唐说,如果你完全没了欲望,失去对美好事物的贪心,那生命也就没有生趣。
此贪心非彼贪心,做一个贪心的人,是做一个对智慧贪心,勇于求知的人;对美好贪心,创造舒适生活的人;对自信贪心,保持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人;对成功贪心,努力奋斗拼搏的人。
人生很短,不要走丢了自己!人世很美,不要选择沉沦和那条注定绝望的路。贪心可以,但是要选清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