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中常被忽视的五个学术伦理问题
文字表述能力是人文学者论文写作起码的要求,也最能考验作者的基本功。但我们发现一些年轻学者在经过硕士、博士阶段进入研究领域后,仍旧缺乏最基本的写作功夫,这成为很多杂志主编和编辑最为头疼的问题。很多编辑部非常认真审读年轻学者的论文,也愿意发表年轻学者的论文,因为年轻人的文章有锐气,有新看法。然而,其中有不少论文,编辑部认为选题不错,作者思路也多有可取之处,但是最后却因为论文写作水平不高、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而被拒。不少主编和编辑为此而苦恼:全退吧,杂志可能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不退吧,文章修改特别费劲,很多被选用的文章,编辑在修改过程中经历了难以名状的痛苦;更要命的是,编辑部可能因此而背上排斥年轻人投稿的恶名,着实冤枉!
上述这些都是显性问题,年轻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及学习,写作能力是能够提高的。如果一篇论文观点新颖,具有很多的独创性和发现,尽管文字表述水平差一些,但在编辑的帮助下也有可能顺利发表,不少学者有过这样的经历。然而,如果作者不仅语言功底差,而且还存在某些违反学术伦理的情况,那么文章可能会被直接枪毙。
我所说的学术伦理,其实是一些深层次的学术规范。因为很多的学术规范并不是显性存在,所以有些文章没有被编辑或审稿专家审查出来,能蒙混过关并顺利发表。然而,从研究者的学术发展前途来说,这种做法很危险,绝不可取。往轻处说,这是马虎粗疏;往重处说,这是违背学术规范,年轻学者很可能因此而断送自己的研究前途。因此,学术伦理规范问题是比语言文字表达更深层、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需要年轻学者认真遵守的最基本的学术规范。
可以将学术伦理失范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用史料的不诚实做法
二、使用材料的非科学态度
三、故意忽视或贬低别人观点
四、不以材料或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五、痴迷于自己的研究对象,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