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嘎娘做的土豆炖鸡,用香米蒸的大米饭。嘎娃一进门,就闻见了香喷喷的鸡肉和蒸米饭的味道。
嘎娃吃的津津有味。看他吃得开心,嘎娘故意逗他问,好吃吗?嘎娃借着吃饭倒不出空来,含混的敷衍着。
嘎娘吃完,看着嘎娃吃。大半碗鸡肉被他吃进肚里,又要他娘把锅里的也舀到碗里,风卷残云的吃着。嘎娘又不甘心的问,好吃吗?被问的不耐烦了,才郑重的说,好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嘎娘感叹,现在的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嘎娘想起自己比嘎娃还小的时候,就知道父母的不易,有点什么好吃的,先想到父母。
嘎娘小时,有一回,在人家的瓜园边上偷了个不太好的西瓜,自己却舍不得吃。那时父母都去干活了,嘎娘抱着西瓜翻墙回到家里。把不好的切去 ,把好的切成角,放到茶盘里,盖上笼布,留给干农活的父母回来吃。
嘎娘想像着从地里干完农活的父母,疲惫不堪的回到家,口渴的不行,打开房门,竟有惊喜在等着他们。那种幸福感比吃到西瓜还甜。
嘎娘小时候,很久很久也吃不上一次鸡。有一回,父母都去生产队干活,让不大的嘎娘在家,烧柴火炉子炖鸡。
嘎娘听话的在家烧了一大下午的火,闻着久违的香气,也没舍的偷吃一块鸡肉。
还有一回,上小学三年级的嘎娘,星期天和别人走很远到引黄渠边上去摘桑葚,因为前面已经被别人摘过多少遍了,树上留下的只是些刚发红的小葚子,嘎娘爬上树,寻寻觅觅的摘了些不太熟的桑葚。走着回家,半路上又渴又饿,却舍不得多吃几个葚子,一心想着带回家,给爹娘和弟弟吃。那样的年代,就是这些酸桑葚也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现在,每天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想方设法做的饭食的嘎娃们,恐怕很难再达到嘎娘小时候孩子们的懂事了。
下了晚自习的嘎娃,回到家已经十点了。吃了两个里脊肉饼,又喝了一袋纯牛奶。到阳台看兔子,说兔子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