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81-100页,主要内容有不良行为的改善、影响正增强作用效率的因素和误用这三个方面。
正增强在孩子存在好的行为和现象时,可以立即奖励物质或者精神鼓励,予以加强行为的出现频率,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因为增强因人而异,还因为主观客观条件的不同,作用也不同。例如,食物对饥饿者而言是正增强物,但也有例外,食物因为是饥饿着的增强物,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实也是存在,所以说对增强物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只有慎重选择,才能提高正增强作用的效果。
增强物的选择要适当,而且增强物的给予要建立在缺乏的条件下,并且要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增强,也就是行为出现就要增强,延迟的时间越长,效果余越弱。
本书还分别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具体到饮食习惯、粘人行为、不当要求、功课学习、不良行为、新生入学、班级秩序、上课方面、同学纠纷、书写作业等全面分析了一些错误认知和使用。
增强原理不仅能够应用于个人,若能善加应用的话,对于团体也有极大帮助。但在应用时,也该了解应用于团体除有个人应用的弊端外,可能增加一些弊端,值得注意。
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多采用正增强,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且不可当孩子表现不良行为时给予强化,时机错了的话,就会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效果就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