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姨的二婚生活风云(完整版)

01【相见风云】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春风开始霸占世界不久,绿色都还没来得及抹绿大地的肚皮,白色的非典就在中华大地开始招摇。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却在继续波澜不惊,缓缓地走着自己的路,徐徐地数着春夏秋冬。

细看之下,好像几百年不变的小山村里,也有了一丝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地方是小女姨的家门口。

小女姨的家,是典型的黄土坡窑洞。人工凹下去的大坑里,水平向里凿出了三孔窑洞。窑洞口挂着花花绿绿拼接的布门帘,窑洞前的院子里有五六只芦花鸡,在叽叽喳喳的觅食,院门口是一条老黄狗,懒洋洋的晒着太阳,这一切都与平常一样。

不一样的是,院门口停放着的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引得左邻右舍的娃娃,围着车身左跑右跑,看着,说着,笑着。

原来小女姨家来了客人。会是谁呢?没有听说过她有这样阔绰的亲戚呀?周围的妇女一边干着地里的农活,一边热闹地三八着。必须佩服,三八有时候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不到半小时,消息开始在小山村的上方流窜。

今天这客人的身份有一些不一样,是来给小女姨做媒的。给小女姨做媒这件事,本来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是小女姨,今年39岁,是两个孩子的妈,老公去年生病去世了。一个39岁的女人,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以后的人生路还很长,所以便有了今天的一幕。

小女曾经是方圆十里最俏的姑娘,现在依然是最俏的媳妇。瓜子脸上,黑黑的大眼睛配着是一双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琢的多层眼皮,一睁开,就勾人。辫子黝黑粗壮柔顺地垂到腰边。个子有一米六八,不胖不瘦。实在不像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女人。

小女姨是上天最美的作品。这是村里上过大学的黑娃说的。全村没有一个人有异议。

再看今天相亲的对象,比小女姨低了那么一点,腿还有点不太正常 ,走起路来轻微的一拐一拐。媒人说是小时候小儿麻痹的后遗症。肩膀也是一个高点,一个矮点,看上去有点木木的,是一个过于老实的老实人面向。

正常情况下,这种档次的男人,别人是不敢带到小女姨跟前的。但这个男人的特殊之处是,家境优裕。在城里最繁华的地方,有一幢楼,自己还有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硬件很诱人。

今天是媒人和这个男人第五次上门来,势在必得的意思,表达得特别充分。

小女姨,一边在灶头,做饭招待客人,一边在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人长得确实不咋样,只是看上去比较忠厚老实,以后应该不会欺负自己。再一想,每月有固定工资的工作和繁华地方的楼房,再看看正在炕上,无忧无虑玩着,笑声不断的兄妹俩……

媒人继续展示自己角色的功能,悠悠地开口了:“小女,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三毛也是能靠的住人。如果结婚了,家里的一切还不是你说了算。”

媒人口吐莲花这么久累了,低头喝了几口水继续。

“你看,你就是这一个土院,离城还这么远。孩子们逐渐长大了,城里学校教学质量肯定比这儿高,为了俩孩子的将来,你也考虑考虑。”

“可,大民才走了一年。”小女姨应了一句。

“他都舍得你们娘三个,不负责任地走了,你还为他守着,好好养大孩子就是他们家的功臣。”媒人总是能准确地抓住女人的心思。

说完,媒人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男人。把眼神从三毛瞥向小女姨。

三毛动了好几次嘴唇,最后说了一句:“我一定对你和孩子好。”

媒人看见三毛表了态,又把头转向灶台的方向,“小女,这没有啥可考虑的了,孩子的学校都找好了。”

“罢了,就这样吧,也许是命。”

当小女姨吐出同意这层意思,那个矮个子男人三毛和媒人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好像这么多天来的一件大事,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从此,小女姨和这个男人开始了自己的二婚生活。小女姨和婆婆是两姨姐妹,所以我们称呼这个男人为姨夫。

02【认亲风云】

金秋十月,是一个特别美的季节,清风送爽,田野飘香,到处都是沉甸甸的收获。

在这个最惹农民喜爱的季节里,小女姨拉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迈进了小县城最豪华的一家饭店。

饭店坐落在小城最繁华的地方,与她即将走进的家,距离没有一百米。饭店旋转门的两边,是两个大大的花篮。不知道以前就有,还是为了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特意摆放的,反正增加了许多喜庆。

饭店大厅,已经熙熙攘攘的坐了好多人。放眼一看,比三十桌只多不少。舞台上的幕布上是“今天是个好日子”几个金色大字,特别醒目。

把镜头移近舞台,正在举行的是拜亲仪式。小女姨穿了一身豆沙色的套装,亭亭玉立。三毛姨夫一身新郎官打扮。

与大厅门口正对的是三毛姨夫的妈妈,即将会是小女姨的婆婆。三毛姨夫的两个哥哥和嫂子分坐两旁。

“这个新娘子真俊。”

“三毛是懒蛤蟆吃到了天鹅肉。”

“三毛能管住这么精干的女人吗?不要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各种声音在悄悄地流窜,个别音量过高的话语流窜到了舞台上。惹得三毛姨夫的妈妈不停地皱眉头。

三毛姨夫妈妈看一眼热闹的大厅,再回看一眼小女姨,再看看自己的儿子。脸上的表情不停地变换着。

认亲仪式开始了。

小女姨先接过专人端上来的茶水,双手捧给了婆婆,说:“妈,请用茶。”

婆婆慢条斯理地接过茶水,掀开盖子,喝了一口,又轻轻递给小女姨。

小女双手接过转身放到托盘上。

婆婆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小女姨,但只是一个红包。

周围人的注意力全集中于此,一副看好戏的神情。个别泼辣的人,目光在小女姨和婆婆的身上来会流转。

小城的习俗是,媳妇敬茶的时候,也是改口的时候。从敬茶开始,称呼由“阿姨”改为“妈妈”。婆婆呢?要给媳妇改口红包和两个银元。银元被称为长命钱,是不能省略的。家里没有老祖宗留下来的银元的,都会在金店买两个。

小女抬头看了婆婆一眼,没有吭声,轻轻的接过红包,说:“谢谢。”

刚改过来的“妈”,这个字被省略了。

接下来,小女姨把茶敬给了,坐在东边的大哥、大嫂。大嫂把茶杯递回来以后,往小女姨的手里塞了一个红包,顺手拉着小女姨的手说:“妹子,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小女姨亲亲热热地说了一句,“谢谢大哥,谢谢大嫂。”

小女姨转过身来到西边,给二哥二嫂敬茶。只见二嫂,拿一只手接过茶盅,用嘴抿了一下,递回到小女姨手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在腿上擦了擦手,才从兜里拿出个红包,一只手递给小女姨。

一只手给人东西在我们这儿是不尊重人的行为。小孩子这样做,都会招来大人的训斥。

小女姨接过红包,淡淡地说:“谢谢。”

听了这话,二嫂准备站起来,被边上的二哥扯了一把,没有如愿。

二嫂的嘴唇动了动,看了一眼婆婆,最终没有说出什么话。

下边所进行的,面对所有亲朋的敬酒环节,就比较顺心,尽兴了。

忙忙碌碌,夜晚来临了。

小女姨坐在满眼是红色的新房里,想一想白天的所有经历,再看看自己即将开始生活的男人,沉默了……

这一晚的月亮,看见小女姨在松软的大床上,辗转反侧,反侧辗转,她在思考些什么呢?

03【扎根风云】

新婚第二天早上,不到六点,新媳妇小女姨房间的窗帘已经拉开了。客厅里被昨天闹洞房的人弄得乱七八糟的物品,也归了位,所有的垃圾都不见了踪影。

小女姨和三毛姨夫坐在沙发上等着今天仪式的开始。所谓的对仪式的重视程度,可能越小的地方,越重视。

六点半,婆婆手里拎着个小口袋,领着一大群人进了门。婆婆是仪式的监督者,一大群人是来围观仪式的近亲和邻居。

婆婆把口袋递给小女姨说:

“小女,这是一斤绿豆,你洗一洗,把它泡上,让它发芽。”

看见有人进了门,已经站起来迎过来的小女姨,没有伸手接口袋。看了一圈众人,低头颔首说:

“妈,我不会发豆芽。”

此话一出,周围的空气就降温了,也禁了言,气氛一时有些冷场。

婆婆也愣住了,过了好一会才说:

“不会发豆芽呀,你把它洗干净,我教你发。”

还有 65% 的精彩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