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出生于江苏宝山县一个富有的大户家族,徐志摩的家庭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富商,在很多人来看,他们可谓是门当户对的婚姻。然而,自从张幼仪嫁入徐家后,就等于守了活寡一样,经常不见丈夫,而徐志摩对她则叫她“乡下土包子”。
张幼仪虽然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里,但是家庭中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她出生的时候剪下的脐带被埋到了院子里,不像儿子出生时那样,胶带被收进罐子里,因为女儿都不是“家里人”。
虽然张父也很重视教育,但是他只重视对男孩子的教育,读书的机会基本上都只给家中的男孩;对于女孩,他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或者“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的”,所以在家境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他更认为女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
生性喜欢读书的张幼仪虽然在本来应该读书的年纪不得不帮母亲料理家务,但她仍旧会在哥哥弟弟读书的时候躲在一边旁听。教书先生在忙完家中男孩子的时候,就会略微指导女孩一二,张幼仪不仅学会了《孝经》《小学》之类的书,同时也接触到了男孩子学的知识。
在张幼仪12岁的时候,她终于说服了父亲让她云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走出家门的张幼仪,看到了另外一方天地,原来,女孩子不一定要相夫教子,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她们可以读书、教学、工作,活得丰富多彩。能够去读书让张幼仪雀跃不已,她勤奋好学,认真努力,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徐志摩家世代经商,在江南一带是有名的富商,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还是当地商会的会长,只是在他心中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家中还没有人取得过功名。既然张家是书香门第,如果张、徐两家结亲,两家既是门当户对,同时也能提升徐家的地位。
张幼仪的徐志摩的婚事就这样在张幼仪四哥的安排下定了下来,但是两人的八字却是命里相克的,但是张家又不想放掉这样的机会,于是就把经幼仪的出生年份从1900年改成了1899年。同时也是在张幼仪“没有意见”的话中定下了这门婚事。
订婚后,因为徐志摩的学业还没有完成,徐家就提议把婚期延后两年,张幼仪自然也不会有意见,她也正好觉得应该趁这个时候多读书,毕竟自己以后嫁的人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就在张幼仪离毕业仅剩一年的时候,她却不得不中止了学业。
有才华的徐志摩是高傲的,在他的心里接受了很多新思潮,对于父母的包办婚姻他其实是很反感的,他更追求的是自由恋爱的婚姻,和自己心仪的女孩结为夫妇,就是因为经不住长辈们的狂轰烂炸,他最后也不得不缴械投降,接受了这门婚事。
1915年12月5日,张幼仪和徐志摩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在行完礼后,就在揭喜帕的时候,徐志摩对她甩出了一句“乡下土包子”顿时凉了张幼仪的心。在她嫁进徐家前,母亲就告诉过她,做了徐家的儿媳妇要多隐忍,于是她也学会了隐忍,这一忍就忍了很多年。
自从张幼仪嫁进徐家后,徐志摩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她一眼,每次都用“乡下土包子”来回敬她。多年来,她一直想着只要自己安守本分,孝敬公婆,料理家务,总有一天能让徐志摩对她刮目相看。
但是她又错了,她和徐志摩的婚姻虽然是门当户对,但他们却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个传统,一个新潮,徐志摩志不在此,包办的婚姻甚至成为他自由爱情的绊脚石,又怎么可能回心转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