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高级职称,对于我们大中小学的教师来说,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啊!许多老师因为害怕克服跨过这道鸿沟的种种困难,而选择了放弃申报高级职称。
今天早上五点多我就醒过来了,实在没有睡意继续睡下去,就打开手机,刷刷微信群,看到一个书友的一篇文章《她在1天同时荣获市级、省级、部级表彰,看看她都做了些什么?》,这个醒目的标题,特别能吸引读者点击阅读,我忍不住马上点开链接,认真阅读起来。
这篇文章的作者韦成继,是和我一起学习写作的文友,是一位从事职称评审工作的评审老师,他曾写了多篇介绍职称评审有关知识的文章。
文章写得比较长,主要通过一位在同一天时间,同时获得市级、省级和部级表彰的老师的事迹,告诉我们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的表彰奖励有哪些?
2表彰奖励的级别有哪些?
3.怎样做才能获得这些表彰?
4.为什么你与这些表彰无缘?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吸引了我的注意:“成长型的老师都有机会荣获表彰,值得拥有荣誉,因为Ta一直都在进步;而固定思维的老师从不去争优秀,其实说白了就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凭什么表彰你呢?"
这段话,让我马上想起了我正在阅读的美国心理学专家简.博克和莱诺拉.袁俩人合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一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宣战》一书,书中就提到了两个概念: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这两个概念跟上面所提到的两个概念"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是不是一样的道理呢?我认为是一样的。
回顾这一周来自己阅读《拖延心理学》的收获,除了弄清了拖延行为是人的心理行为,与时间管理无关,与道德无关的原因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具有固定心态的人,会让自己的事业阻滞不前,而具备成长心态的人,却能让其成就梦想。
1.固定心态,让人阻滞不前。
前几天,我跟几个领导坐在一起吃中午饭,因为我们吃得比较迟,其他同事都吃饱离开了食堂,只剩下我们几个。于是,我趁着人少,很八卦地问了一下校长,怎么不给那几个年轻人担任一些主科,却让一个还有一个月就要请产假的孕妇继续上毕业班。
校长很无奈地说:“实在没办法,这几个年轻人,都没有勇气去承担毕业班的重担,连其他年级的主科都怕上。毕业班的课程,实在让人头疼,看看到时候能不能让正在休产假的王老师提前一个月回来上班了。"
这种不敢上主科、不敢上毕业班的心态,按照《拖延心理学》里面所论述的观点来看,其实就是一种固定的心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有这种固定心态的人,特别害怕失败,容易有退缩心理,总是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一些事情。
我们学校的六年级,是全校人数最多的班级,也是特殊生(智力偏低)和调皮生最多的班级之一(另一班是我所任教的班),都是令年轻人特别害怕上的班。
"想想我们当年,刚毕业,哪个班级不敢接呢?年轻人,不敢冲,不敢闯,怕这怕那的,很难快速成长的。”我忍不住发出了感慨。几个领导也认同我的看法。
我们学校以年轻人居多,大部分都积极向上,乐于钻研。只是近一两年进来的几个小年轻,也许是从小家庭生活太优渥,似乎缺乏了一点进取心,固定心态很明显,这导致了他们的业务水平阻滞不前,都上了一年或半年的课了,班级管理能力和授课能力,还是没有明显的提高。
2.成长心态,让你成就梦想
在《拖延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对成长心态的解释是这样的:成长心态的人,坚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我的同事小李,就是一个具有成长心态的年轻人。她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没有实习过一天。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她也是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面对70人的一年级小屁孩,简直不知如何管控班级纪律。
但是,小李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年轻人,她很快就与我们本校的所有老师混熟了,每天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请教。当然,我们也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她。因为虚心好学,又有自己的想法,小李老师的业务提升得很快,才三四年的时间,就成了学校里的骨干教师,获得了不少镇级、市级的教学奖,还获得了市级的优秀班主任称号。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那么快就实现了。如今,小李老师还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之中。
可见,具有成长心态的人,即使起点很低,即使自己很不擅长,但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优秀,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我的文友在文章中提到的一天之内获得镇级、市级和部级表彰的那位教师,也一定是一个有着成长心态的教师,她乐于钻研,勇于创新,甘于贫苦,以她的人格魅力和优秀的教学成绩,获得了师生的好评、领导的好评,才能获得如此多的殊荣。而那些在工作中不敢尝试,安于现状的教师,就是典型的固定心态,以至于连申报高级职称的勇气也没有,甚至连领导安排的任课任务也无法很好地去完成。
愿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具有成长心态的优秀人才,少一些抱着固定心态而不知进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