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你已经错了三遍了,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呢?"夜晚的书房里,丽娜的声音又一次提高了八度。她怒视着眼前的儿子小杰,儿子则用呆滞的眼神回望着她,不知所措。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儿子的那个眼神,丽娜的耐心在这一刻土崩瓦解,她忍不住吼叫起来:“不会就好好学,你这样态度对得起谁?”吼叫过后,她甩门而去,回到自己的房间独自哭泣,脑海中满是儿子小杰眼中的惊恐,心被揪成一团。
每次辅导作业,这样的场景都会上演,仿佛成了一种难以逃脱的魔咒。今天,又是那个让丽娜几近崩溃的夜晚。她知道,这样的吼叫不仅伤害了孩子,也让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然而,面对孩子的“屡教不改”,她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您是否也觉得孩子越不让做什么越要做,几乎每天被他气得崩溃无数次?您是否也常常控制不住地对孩子吼叫,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无法自拔?一起来读读下面这本书吧。无论你是经常压抑怒火,还是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这本书里都有你需要的方法。
本书由具有超过20年冥想和瑜伽经验的正念导师撰写,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情绪失控的原因,让家长明白这是大脑的保护机制,减轻自责感。提供具体的正念冥想和练习方法,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自我关怀。学会如何在育儿过程中保持冷静,理性处理情绪问题;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改善与孩子的沟通,减少亲子冲突,建立更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
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告知要耐心、要理解、要正念,然而,大多数育儿类图书并没有揭示一个残酷的真相:当面对育儿的压力时,我们很可能会将书中的所有优秀建议抛诸脑后。在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笼罩下,试图在脑海中搜寻那些新学到的技能变得异常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不该吼孩子,却好像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
在面对刺激时,如何有效地管理那些强烈的心理活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吼叫,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呢?本书为大家提供了八大技能,分别是:
·正念练习以降低反应性
·觉察自己的故事
·学会自我关怀
·应对孩子不舒服的感受
·共情式倾听
·巧妙地表达需求
·使用双赢策略解决问题
·养成有助于建立稳固亲子关系的习惯
我认为其中学会自我关怀是基础,因为它为其他技能的实践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在育儿道路上,我们很容易苛责自己要做到对每件事都能从容应对,从制作健康餐点到维持家庭整洁,再到确保每个家庭成员的有序生活,似乎一切都应该游刃有余,并且乐在其中。我们也期待与孩子保持完美无瑕的关系,成为总是充满爱心、耐心和友善的“完美父母”。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们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甚至会吼叫和刻薄地对待自己的孩子。面对这些不符合“完美父母”形象的时刻,许多父母会感到难以承受的羞愧,甚至感到深深的自责。这份羞愧和自责不仅无法让父母变得强大,反而会强化焦虑情绪,更加难以在压力和挑战面前保持冷静和理智。
所以,学会自我关怀,放下“完美”的执念,对自己“慈悲”一点吧。
“对自己怀有慈悲并不意味着逃避对自己行为的责任。相反,它让我们从自我怨恨中解脱出来,而这种自我怨恨会阻碍我们以冷静、平和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塔拉·布莱克(Tara Brach)
一、转变内心对话
当面对育儿的挑战时,我们应该尝试改变自我批评的习惯,转而使用温暖、理解的话语来安慰自己。就像对待我们最好的朋友那样,我们应该对自己展现出同情和理解。下一次,当你再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感到自责时,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朋友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安慰她。然后,用这些安慰朋友的话语来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我不是一个糟糕的父母,我只是遇到了挑战。”
比如前文的丽娜在控制不住吼了儿子小杰后,不是深陷羞愧与自责,而应该在冷静下来后,对自己说:“我刚才失控了,但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坏妈妈。我只是在育儿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挑战。”她可以承认自己的情绪,并给自己一些宽容:“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我需要给自己一些理解和空间。”
意识到自己犯错后,不要沉溺于自责,而是先采取行动来关怀自己,比如深呼吸、短暂的休息或做一些她喜欢的事情,以帮助自己恢复精力。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从错误中恢复过来,进而有能力采取积极的行动。比如向孩子道歉,并尝试修复关系。
结束后可以继续对自己说:“我知道我刚才做得不对,但我现在在尽力弥补。我会学习如何更好地控制我的情绪。”通过此类方式转变内在自我对话,形成积极正向的自我暗示,可以逐渐建立起自我友善的习惯,这将帮助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从容。
二、理解共同人性
有时候我们很想对自己宽容一点,可是看到别人家都能做到母慈子孝,还能把孩子培养得那么好,就会忍不住开始自我怀疑——怎么我就这么差劲呢——又开始陷入自责情绪无法自拔了。
实际上,我们应该理解:每个人都会犯错,其他父母也会遇到类似的挑战和困难。当你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孤立无援时,可以与其他家长分享你的经历,这不仅可以得到共鸣,也能帮助自己感到被理解。如果上文的丽娜能多与其他父母交流,比如多参加育儿社群的活动,她便有更多机会与其他父母交流育儿经验,了解他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挑战。那么再遇到情绪失控时,她也许会对自己说:“我不是唯一一个会对孩子吼叫的父母,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可以从他们那里学习如何做得更好。”
当然,肯定有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不过,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性,这是人类共同的特点。这会帮助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将其视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下次意识到自己犯错时,不要再把自己与他人比较,不要沉浸在错误带来的负面情绪中,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试着从错误中学习吧。
另外,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过程,包括成功和失败,这有助于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作为父母的努力。通过这些实践,我们能逐渐学会更加宽容地对待自己,减少因错误而产生的孤立感和自责。因为,在育儿的旅程中,我们并不孤单,所有人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共同经历着育儿的喜悦和挑战。
三、坚持正念练习
正念(Mindfulness)是一种专注于当下的心理状态和练习方法,核心是自我觉察,不做任何评判。可以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正念冥想,专注于呼吸或身体的感觉,让自己从日常忙碌中抽离出来。通过正念练习,学会在当下时刻觉察自己的内在体验,包括情绪、身体感觉和思维。坚持正念练习,会让我们在情绪波动时,停下来深呼吸,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思绪,而不是立即做出反应。一旦摆脱了这种自动反应,我们便得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思维,不评判地认识到它们只是暂时的心理活动。
当你发现自己有自我批评的想法时,尝试将这些想法标记为“观察到的思维”,而不是接受它们作为事实。问问自己这些想法是否真的有助于解决问题,或者它们是否只是增加了自己的痛苦。如果只是增加自己的痛苦,学会对自己展现慈悲和友善,而不是进一步的自我批评。可以告诉自己:“我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这是正常的。我需要对自己温柔一些。”还可以采取行动来照顾自己,比如出去散步或做一些其它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放松自己。
比如丽娜在吼叫小杰回到房间之后,她就可以坐下来,进行几分钟的正念呼吸练习,让自己冷静下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对话。当发现有了自我批评的想法时,她可以轻轻地将其标记为“批评的想法”,并转向更加友善和支持性的自我对话。她还可以每天花时间练习正念,比如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这有助于她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减少自我批评带来的痛苦,并在育儿的挑战中保持更加平和和理智的心态。
总之,学会自我关怀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它不仅让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挑战时保持冷静,而且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如何处理情绪和压力的正面榜样。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