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通常缩写为 IxD,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互动式数字产品、环境、系统和服务的设计实践。
「1」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交互设计首先以人机交互(HCI,Human-ComputerInteraction)的形式,作为填补缺乏适用于设计数字产品的可用技术和工具出现。
「2」1960 年,Liklider 通过分析人与电子计算机之间合作互动的一种预期发展,提出“人机共栖(Man�computer Symbiosis)”概念
「3」成为现代计算机革命的基础。早期的人机交互关注的是人与机器,尤其是与计算机的交互。通过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将使用者的行为传达给计算机,将计算机的行为解释给用户,重点始终放在识别和理解面向任务的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问题上。其内容与主要性质为:计算机的使用和语境(Use and Context of Computers)、人的特征(Human Characteristics)、计算机系统(ComputerSystem)、界面结构(Interface Architecture)及开发过程(Development Processes)
「4」,1984 年,Bill Moggridge 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概念。由于一开始只是想将软件与用户界面设计结合,所以命名为“软面(Soft Face)”,随后在 Bill Verplank的帮助下更名为“交互设计”
「5」其重点是设计用户的技术体验,强调提升用户体验以增强人们的交互方式。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交互设计仍处于相对边缘的阶段。研究重点主要聚焦于可用性(Usability)和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重点将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运用于创建有效且无差错的交互以支持工作任务的方法
「6」进入世纪之交,交互设计的概念开始流行。1999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以人为中心的交互式产品设计原则和程序规范 ISO13407:Human-Centred Design Processes forInteractive Systems
「7」为整个人机交互系统设计提供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流程与框架。这是一种更具设计性的方法,超越纯粹的实用性和效率,同时考虑到了使用的美学品质。随着有形和物理计算技术的出现,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除了扩展用户界面之外,交互设计还将信息技术嵌入到日常生活的新领域,以创造可以吸引人类体验的各种情感、视觉、动作、手势,以及各种相互关系的技术系统与产品。交互设计已从单纯的可用性和效率性研究转移到了趣味性、探索性和情感性的交互探索
「8」交互设计起源于计算机科学,其领域的复杂性结合了诸如人机交互、人体工程学、人类学、工业设计、信息学、应用物理和电子学等多元学科。从初创到发展至今,国内外设计研究学者从不同视角都对交互设计的概念、范畴和组成要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然尚未达成统一的交互设计定义,但是作为一门“设计学科(Design Discipline)”,交互设计本质上还是通过模式、指南、组合、方法和工具等产生不同的创新生成类别,开发不同的用户体验交互方案,并进行体验质量实证评估的设计思维与实践。
内容来自《交互设计方法的分类研究及其可视化》,编者:徐兴,李敏敏,李炫霏,胡飞(广东工业大学,广州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