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文章的过程也是修改思想的过程,按照先整体再局部的程序进行修改,从5个方面来修改,主题、材料、逻辑、语言、标题。
主题是否明确。收集素材是做加法,修改文章是做减法。一篇文章只围绕一个主题,要删掉与主题无关的素材。
文章的逻辑是否足够清晰。边读边改,润色语言。标题是否足够吸引人?
关于语言的修改和润色:1,删除多余“的”。余光中曾说少用“的”是一位作家得救的起点。他认为“的”在朗读节奏时只占半拍,有承接之功,无压阵之用。但视觉上填满一个方框。与前后字分庭抗礼,因此“的”字对文章破坏力很强。人民日报老编辑曾说,绝大多数“的”都可以删掉,文章会变得更加简洁和有节奏感。
2,多用短句( 活泼、有趣),少用长句(读起来累,显得严肃沉闷)。自媒体文章更适合短句。
3,删除一些冗余的词,让文章更简洁。
4,单、双音交替使用。
文言文是单音节居多,白话文是双音节词,多交替使用,提升文章节奏感。例如,“但是”可以用“但”代替,“的声音”可以用“声”代替。
常见的病句:
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宾语等。
2,搭配不当。主谓或主宾、动宾、关联词搭配不当等。
3,重复啰嗦。
4,用词搭配不当。
5,词序不当
6,否定不当。
7,前后矛盾。
跟鲁迅学修改文章的技巧:
要顺口( 朗读)、要冷却( 文章写好,隔几天再复看)、要狠改、要向大作家的手稿学习。
如何写出精彩的书评?
读后感和书评是常见的文体,对写作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好的入门写作方式。区别就是读后感写这本书的感悟,收获和评价,主要是对这本书的理解。书评是对这本书内容的概述,作者的介绍以及评价。
书评客观评价内容,少量加入对这本书的理解。读后感更私人,书评更客观。
明确书评的写作目的。
1,写给自己看,自娱自乐。
2 写给读者看,有用、有趣、有料、有利。
要注意趣味性和引起读者的共鸣。
3,写给媒体发表或者投稿。纸媒一般要求字数在1200~1500之间。阐述要客观,书评人自我观点的阐述空间比较少。
还可以给平台投稿,如一些微信公众号大号,像十点读书、有书等。自媒体书评要求文字接地气,轻松、活泼、有趣。
如何写出爆款读后感:1,确定写作主题,选择写作角度。可以只围绕文章的某一个主题开展,根据这个主题来选择相应的素材和观点。
2,加入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只摘抄素材,要结合自己的经历,使读者读起来有共鸣。如果只阐述书中的观点,那读者就直接阅读这本书好了,没必要阅读你写的读后感。
3,要写的有用、有趣。
4,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摘录:你经常用廉价物品,说明你觉得自己配不上精致的物品。整理物品时,问自己是否需要这个物品,而不是想着物品实用,我以后可以用来干嘛,导致物品越堆越多。
如何写出爆款书评?
写书评不仅能读透一本书,提升写作水平,还能赚稿费,现在各大平台都在寻找书评人。约稿的书评,一般分为三类。
1,1500字左右。介绍作者、概括书中核心观点,以及对这本书评价。可以投稿到纸媒杂志或自媒体平台。
2,6000~8000字的书评,把书的精华用自己的话来概述,然后录成说书音频,发布在音频平台,读者在20~30分钟内听完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比如得到AP P的“每天听本书”栏目,有书的“365听书”栏目,喜马拉雅的“读书会”栏目等。讲书稿要求较高,读者不仅把书读薄,还把精华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稿费较高。
3,拆书领读。一本书拆解成7~10篇文章,每篇1500~2000字,每篇讲书中一个章节或一个核心观点。
有不少平台或公众号大号在做拆书领读的活动,比如,有书、慈怀读书、熊猫书院、晚安书院等。
书评文章总体按以下写作方式展开:
1,开头引入主题。
2,概括全书精华。引入主题后,用一两段话概括书中核心内容,核心观点。概括全书精华是为让读者对这本书有整体了解。
3,作者概括介绍。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作者是谁、在专业领域有什么建树、作者的经历、豆瓣的得分、读者的评价等。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及其专业能力。
4,一本书至少十几万字,难以面面俱到,重点讲三个核心观点或方法。如果写拆书稿,重点讲这个章节里的三个核心观点。
5,简单讲述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以及对这本书的评价,但内容不宜过多。
6,结尾对文章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和概述。今天分享的是哪本书?重点讲述了哪三个核心观点等。
7,取一个有吸引力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