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动人的情话,都是三个字的:
你真好,谢谢你,我爱你,我会在,我懂你……
但我听过最好的情话,却不是这些。
那三个字,是宝玉对黛玉说的。
01
那个时候,他们正处于“心里明明很喜欢,嘴上打死不能说”的暧昧试探阶段吧。
黛玉离家北上,居住在贾府已有一段时间。
舅舅贾政常年不在家,舅母王夫人向来只是客气。
嫂子王熙凤的热情,很难说是真情多些还是表演多些。
外祖母自然是宠爱她的,然而终究不是亲生父母。
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可以想见内心的凄惶不安。 她在人前收起心事,克己守礼,步步为营: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也许唯一可以倾吐真情的人,就是宝玉。
但她不知道宝玉是怎么想的。
确切地说,她不知道宝玉是怎么看待和她的关系的。
看起来,宝玉对她百般关爱温存。
但他对别的女孩子也不错啊。
这款“中央空调式大暖男”,在女孩子身上永远有操不完的心。
作为世家公子,他在女孩子们面前,哪怕在一个丫头面前,也永远愿意“伏小做低”,百般怜惜:
他不怕繁复的工序,亲手给丫头们做胭脂;看到平儿哭了,他忙着吩咐打水洗脸、换衣服、还亲手帮平儿簪花,平儿走了,他又忙着给她洗手帕,熨衣服……
对自己屋里的丫鬟就更不用说,比如晴雯,宝玉在外赴宴,都不忘她爱吃豆腐皮包子,巴巴地派人给她送回来;晴雯说手冷,宝玉就赶紧握过来替她暖着……
这些事,宝玉做起来是行云流水,家常便饭。
而黛玉,收集不到宝玉一心对她的证据。
她找不到关于这段关系的证明。
0 2
况且,她还有两个实力强悍的“情敌”。
一个是全身开挂的校花女神级白富美:薛宝钗。
论家世,薛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
论颜值,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论才华,可谓无书不知,宝玉都无不赞叹;
论情商,就连最疼爱黛玉的贾母,都称赞宝钗性格和平稳重,为其他女孩所不如;
论资源,宝钗早就获得了宝玉母亲王夫人的称许认可,并获得了宝玉姐姐贵妇娘娘的盖章垂宠,“赐婚”的意图昭然若揭。
这些事实,分分钟都在碾压黛玉的小心脏。
何况,还要再加上一个“疑似非典型前女友”:史湘云。
作为从小和宝玉一起长大的玩伴,湘云天然拥有两个优势:
一是湘云自身的天真潇洒之美。
她穿男装、烤鹿肉、大口喝酒、大说大笑言语无忌。
这一款女生的魅力,就算黛玉嘴上说嫌恶,心里大概也是羡慕的吧。
二是和宝玉的亲厚关系。
湘云自小常在贾府住着,在黛玉来之前,她才是宝玉小时候最亲密的玩伴。我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简直就是宝玉青梅竹马的“前任”啊。
而且湘云说话有点饶舌,她叫宝玉“二哥哥”,听上去就像“爱哥哥”,她就这么天真无邪地“爱哥哥”长,“爱哥哥”短地叫着,任谁听在耳朵里都要疯了吧。
这不是空穴来风的八卦。
事实上,那三个字,或者说宝黛关系转折点的那一场对话,就是在湘云某次来贾府之后才强力引发的。
0 3
在那场对话之前,我们的男女主是怎样沟通的呢?
黛玉表现出来的是各种“作”——
她到宝钗房间看宝玉也在,就酸溜溜地说,哎哟,早知道你在,我就不来了。
生气了明明盼望宝玉来,人家真来了她呛一句:你管我呢!
动不动就跟宝玉闹别扭,玩“一言不合扭头就走”的狗血戏码。
甚至撂下狠话:我死了与你何干?我又不是金贵的宝姐姐。
说白了,黛玉所有小气、刻薄、无礼的背后,都只是想要一个东西:确定感。
因为不确定,所以通过百般揣摩、试探、甚至讽刺来确定自己的感觉。
那么宝玉呢?
我只能说,宝玉那时候还只是一个“男孩子”,不是一个懂得人心尤其女人心的成熟男人。
他内心深处自然深爱黛玉,但是他意识不到自己的潜意识,他在爱情的表现上,还处于天真混沌之中。
黛玉看见他从宝钗那里来不高兴,他说:就只许跟你玩,不许跟别人玩啊?
看到贵妃赐给他的礼物跟宝钗的一样,宝玉心里闷闷不乐,想着没搞错吧?怎么不是我和林妹妹的一样?
然后他就傻乎乎地让人拿着这些东西去给黛玉挑选,黛玉自然是都退回来。
他不知道,黛玉要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一种确定感。
很多爱情都曾经这样纠结过的吧?
她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不知道她在闹什么。
她不知道怎么才能安心,他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开心。
0 4
终于那场对话来了。
那是一个酷暑的下午。
黛玉担忧湘云和宝玉做出什么“风流佳事”,悄悄来到怡红院,却在窗外听到宝玉正在“怼”湘云:
“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还当着湘云的面直接夸赞自己:
“林姑娘(可不像你和宝姐姐)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这是第一次,黛玉亲耳听到宝玉在其他人面前说出对自己的感受。
亲热厚密,毫不避嫌。
此前种种的怀疑,恐惧,不安。
此时内心的欣慰,惊喜,酸楚,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可控。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
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她又惊又喜,又悲又叹,心绪复杂地扭身走了。
宝玉在后面追上,她此时内心的武装尚未完全卸除,还是本能地抢白置气,惹得宝玉赌咒发誓,额头青筋暴起。
她顾不得大家闺秀的规矩,忍不住向前为他拭汗:
“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得一脸汗。”
然后,就在那个瞬间,荷塘花开,芭蕉低垂,蝉鸣愈静。
在一片天地空寂之中,宝玉独立山石之上,定定地看着黛玉,说出了那三个字:
“你放心。”
你放心,你担心的一切我都知道。
你放心,我心中珍视的唯有你一人。
你放心,我们以后会很好很好的。
她心里一定震动了,嘴上却说: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
宝玉缓缓道出了心灵最深处的语言:
“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
黛玉的反应,是“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
两个人就这么相顾无言,怔了半天,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宝玉还想说些什么,她推开手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在那一刻,他懂得了她;她也懂得了他的懂得。
这是他们第一次靠得如此之近。
张爱玲说,“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0 5
这三个字,是宝黛爱情关系的巨大转折点。
所有的纠结,彷徨,怀疑,都在这三个字里得到了释放和解答。
此后的黛玉,几乎再也见不到拈酸吃醋、无理取闹的场景。
她放下了不安和戒备,和宝玉亲密友洽,甚至因为这样的笃定自信,她和宝钗,湘云的关系也变得真诚相照,成为彼此欣赏的知己好友。
因为这三个字,是很多人在亲密关系里最孜孜以求的一样东西:确定感。
确定我的位置,确定你对我的心意,确定我们在彼此眼中是可爱的、有价值的,确定我们的关系是笃定的、稳固的。
他甚至比“我爱你”还要有威力,还要有力量。
很多时候,“我爱你”是表达对此时此刻的感受;而“你放心”,除了对你过去一切的理解和接纳,还有对当下的爱与亲密,以及对未来的归属和承诺。
这三个字,是确认,是笃定,是承担。
是我已经准备好,跟你一起,面对所有已知和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