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学校的吕聚石校长都要讲话,对学生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他的讲话不是高谈,不是阔谈,更不是空谈,而是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在今天升旗仪式的例行讲话中,吕校长为了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他提到了自己上初中时一段难忘的经历,让我听后顿时泪奔……这段经历是这样的:
吕校长小时家境贫寒,上初中时穿了一双姑姑家儿子穿过的塑料底布鞋。有次周末返校时,走着走着,鞋底忽然脱帮了(可见这双鞋旧到了什么程度),这可咋整呀?总不能光着脚走路呀,要知道那时农村的路不仅崎岖不平,而且还有小石子、蒺藜什么的,这一路要是赤脚走下来,不磨烂也扎烂了。吕校长说,当时想了一个办法,他到路边地里的桑树上折了根桑树枝剥了皮,用桑树皮把鞋帮和鞋底紧紧缠了起来,就这样走到了学校。那时学校是连上两周课才让放学回家休息,而这第一周他都是穿着桑树皮缠绕的鞋子过活的。直到星期天,妈妈到学校给他送饭时才发现他的鞋子竟如此不堪。于是妈妈跑回家拿来针线,把他的鞋子重新缝好。
听到这里,我想着吕校长当时难为而又忍耐的情境,不由眼泪濡湿了双眼。因为小时候上学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境。
还记得那是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在去学校的路上,忽然下起了大雨,本来干爽的土路一下变得泥泞起来。那时家里根本没有雨伞,也没有雨衣,一般遇到下雨时,父母都是让孩子们披个麻袋来遮雨。当时的我,什么披的也没有,衣服很快就淋湿了。最令人恼恨的是一双布鞋老被胶泥土粘掉,根本就穿不到脚上。没办法,后来干脆一只手掂一只鞋,光着脚丫子,冒着大雨,一步一滑走到学校。来到教室一看,同学们基本跟我一样,都是穿着湿透的衣服,带着满身的泥巴,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放学时再以同样的方式回家。
那时的我们,虽然过着苦日子,却不知道什么是苦,反而正是经历了这么多的苦,才造就了那个时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坚韧意志。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零零后出生的,赶上了好时代,从小在蜜罐中长大,一点苦都没吃过,在家里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爱,基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就在吕校长讲自己经历的时候,好多同学竟不以为然地笑了起来。我不想苛责他们,毕竟他们都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或许听爷爷奶奶讲得多了而不以为然,抑或是出于好奇,是善意的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