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周四下午,我再一次参加区心理教师培训。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构建校园心理安全系统》。
刘老师围绕主题从心理筛查与测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教师队伍的培养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讲授。
治未病,为上策
在第一部分心理筛查与测试部分,老师详细讲解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重点说明了此项工作的意义:治未病。
我非常认同“治未病”的理念,这才是心理老师的工作意义所在。
我们经常疑惑看着很乖的孩子怎么突然间出问题了,其实,问题在正式呈现出来之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次苗头和端倪。
只是我们或许因为能力不够,或许因为不够警觉,导致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也就是没有做到治未病。
等到学生的情况已经作为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些让人遗憾了。
我平时就经常和同事们聊到这个话题,非常主张在学校开展常态化心理课程,没事做做心理保健,清理一下心理垃圾,保持良好健康心理状态,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才赶着救灾灭火。
危机干预,人人有责
在第二部分心理危机干预的分享中,刘老师提到了一个敏感话题:自杀。
老师从自杀阶段、自杀干预四步法、我们能做些什么、自杀危机干预的资源整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
我感受到,尽管这个话题让人不舒服,但随着老师的坦然提起、同伴的专注讨论,我慢慢感到这个话题不再那么“不可说”。
我们就像讨论任何一个其他问题一样分析原因、商谈对策,当然每个人都会抱着更大的诚意和专注。
我一点点明白了老师在自杀干预四步法(察觉、询问、陈述、连接)里提到的“询问”这个步骤。当老师说到当我们察觉到学生有自杀念头时,我们要直截了当地询问他。
我有些疑惑,还举手提问:如果他没有自杀念头,我们贸然提问会不会适得其反?尽管老师回答我,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不会,但我其实还是心存疑惑。
但我此时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体验,开始真正认同“直截了当地询问”这个观点。是的,可说,就是对所谓敏感话题最好的脱敏。
当然,这个观点的真正有效性,我还会在心理辅导实战中慢慢验证,因为心理辅导特别强调实战性。
老师特别、反复提到了“观察、关注”的重要性,自杀者表现的每一个所谓不正常都是在释放求助的信号,我们要用心察觉、用情关爱,守望相助,做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守护者。对此观点,我非常认同,坚决实践。
老师还介绍了心理教师队伍的培养体系,并展示了市、区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图片,这都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更加坚定了每一个参训老师加速成长的决心。
做好辨别,及时转介
在案例分享环节,我们一起分享了幼儿园老师带来的案例。在讨论环节中,在大家的各抒己见中,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了自己。
我看到了自己对闺女分床、分屋的不舍,我们一起看到了“妈妈的逃避、班主任的焦虑、父亲的缺位”。
在经过老师的案例呈现、分享交流和老师的点评指导后,大家逐渐明了这个案例可能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有可能属于自闭谱系病症的治疗问题。
老师的建议是:寻求专业指导,做好辨别,及时转介。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收获了心理学专业知识,也看到了市、区心理培训的发展历程。我从中感受到了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同时看到了心理工作者的严谨专业和大爱真诚。
我很幸运,成为这支优秀有爱的队伍中的一员,我会坚守初心,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