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本小说来自江天雪意,背景为民国时期,描绘了各色人物在时代变革中起起伏伏,喜怒哀乐。全文共24章,从1928年皖南发大水讲起,以两对男女之间的情愫为主线,延伸交织出一网众生普。
作者文笔不甚华丽,素笔白描,字字句句入人心,在这个阅读快餐时代,我一字不漏的读了两遍。我计划继续精读这本书,为以后积累写作经验。
第一章 进京
故事内容:
民国十七年(1928)夏天,皖南发大水,十五岁的吴翠喜和奶奶去北平投奔哥哥吴贵成。哥哥在北平拉骆驼生活,靠媳妇倒贴才成了家,还要养活两个孩子,家里没有翠喜和奶奶的容身之所。哥哥给翠喜找了个活计,在“牛肉刘”饭店当跑堂,在这里遇见了掌柜刘天禄,拉面王叔和王大力父子俩,还有天禄娘。
掌柜刘天禄十八年前跟母亲闯关东过来,路上没了爹,在北平茶馆做了三年小厮,学了酱牛肉的手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吃尽了苦头才开了这么一家饭店,人称‘牛肉刘’。
结构分析:
开头直接了当交代背景:1928年,皖南发大水,吴翠喜和奶奶去北平投奔哥哥。2000年的时候,从安徽到北京都要一天一夜,当年不得十天半个月?旅途之艰辛可想而知。但作者没写发大水,也没写坐火车,直接写了翠喜和奶奶下车吃了一碗馄饨。
“奶奶有些糊涂了,大舌头,不会说话,只会跟在翠喜后头含糊地应两句,像个孩子。”
“翠喜买了一碗馄饨,渣子骨白汤上漂着细葱末,喷喷的热气直往脸上扑,她使劲嗅了两下,就着碗边喝了口汤,便把碗凑向奶奶那边:‘奶奶,吃点东西吧。’ ”
十五岁的孩子,带着糊涂的奶奶,赶了那么远的路,下车第一口东西给奶奶吃。作者一个“懂事”都没写,却满篇体现了翠喜的懂事。
写完吃馄饨,开始往哥哥吴成贵的家里走。
“往南走,再一直往西,再往南,绕过一条臭气熏天的小河,一路问一路找,终于在黄昏时分找到了吴成贵的家。”
此刻吴成贵还没有出场,半个字都没有描写他,但读者已经差不多能猜出来——哥哥在北平混得并不好。
时机到了,作者开始印证读者的猜想,介绍吴成贵和他家屋子。
“屋子很小,用简陋来形容都算是赞美它,风一刮雨一淋就会垮似的。”这是写他穷。
“贵成让奶奶和旗子睡大床,妹妹和两个女儿挤在小床上,自己则寻了块模板,放在门前的地上,门都没法关严实,因为木板有个角伸到外头。”这是说他还算孝顺。
至此,奶奶、哥哥、妹妹三位人物已经出场,该让他们发生点故事了。
“临睡前翠喜绞下缝在贴身衣服上的钱袋,将一直省着没用的十块钱当着哥哥的面放在嫂嫂手里。”
哥哥虽然孝顺,可架不住太穷了,原本自己一家四口就住得勉勉强强,已经容不下更多人,第二天迅速给妹妹找了个活计。
下一步,就是男主出场了,我们后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