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公文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等15个文种。
简单分析,不难发现,法定公文基本都是以集体名义发布的、公事公办的、书面形式的、不需要“读出声”的材料。再拽一点说,法定公文的主体和对象之间,无需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
然而,公文写作的精华,能体现写手水平的,却偏偏在“非法定公文”。典型代表有:领导讲话、表态发言、研讨发言、交流发言、口头报告、动员令,以及演讲、朗诵等等。它们的对比特性,就是人对人、面对面的发声材料。
这些材料,既有发言主体,又有对象受众。因此,要写好非法定公文,首要思考和处理的,就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尽可能拉近主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切感和关联性,才能取得公文的应有效果,才能真正发挥“文以载道”“文以辅政”的实际作用。
在给大家吃难以下咽的“干巴饭”之前,先分享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权当“开胃菜”。
我是一名央企机关公文写手。近几年,所在单位正在酝酿研究、推进实施公司改革方案。
2019年3月5日,公司召开职代会,会议主题围绕形势分析和深化改革。这既是新领导班子就职以来的第一次职代会,也是痛定思痛、重拾信心、谋划未来的胜利大会。
时隔一个月,百年五四即将来临,公司领导作出指示:要风助火势、火趁风威,趁着职代会的热乎劲,在五四大会上再作一次形势任务报告,进一步奠定改革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报告的写作任务,再次落到写作组。刚写完职代会的形势任务分析,现在又写形势任务专题报告,着实有些犯难:如果内容与职代会重复,在领导那里肯定是过不了关的,如果内容与职代会完全不一样,便会间接说明之前的职代会报告写得“不咋地”。
经过一番研究,大家决定在“青年”二字上突破,因为毕竟是青年大会,报告的受众是广大青年员工,对象不同,角度不同,话题和内容就会不同。
初稿基本成型,写作组成员再次坐在一起统稿。全篇读下来,大家总觉得不解渴、不够劲,鼓动性不强。
经过认真揣摩,我认为之所以鼓动性不强,是因为报告跟青年员工结合的不紧密,多是自己在那“鼓与呼”,没有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导致“旱地拔葱”,“剃头挑子一头热”。
为此,我向写作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面向青年员工分析形势任务,目的就是增加其信心,统一其思想,鼓舞其斗志,以青年先锋的姿态和站位,合力推进企业改革,在深改和高质量发展大潮中建功立业。”
“当前,青年员工最缺乏的,不是对自己肩负责任的认识,而是对自己能力和创造力的认识。不能树立建功自信,就无法统一思想,无法鼓舞斗志,也更不会投身改革、践行改革,担当改革转型的弄潮儿。”
“简单说,就是需要明确告诉青年员工,他们能干什么?能干成什么?他们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这样是建立自信的最佳方式,有句话说的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月28日,公司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新时代青年先锋表彰大会胜利召开,形势任务报告取得了超乎预期的反响和效果。
谁曾想,两天后,更加戏剧性的一幕诞生了!
4月30日,在中央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大大作重要讲话。相应区块的文字内容,其写作思路,竟然跟我们的高度相似、高度契合!
(因文章多次被锁定,两方面相应的具体内容,无法分享给大家)
总结梳理公文写作,如何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感,我认为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联性:发言者鼓与呼的内容,要跟受众有密切的关系,能够找到准确的结合点。
二是典型性:历史已有成功的案例,而且所举的事例,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三是可行性:要直接让受众明白,未来的发展,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努力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