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单1

燕在梁间呢喃86

有人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三个是“不后悔”。对于以后的路会遇到怎样的事,我还不能确定自己会不会不害怕,但我于眼前做的事坚定的相信我不会后悔。湿地江苏陈海波老师说:“不管将来如何,一定把现在的事情做对。”向湿地陈海波老师学习。

现将读过的书梳理如下:

01《穿堂风》曹文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7万字

放假之前,看到班上有同学已在看曹文轩的新书《穿堂风》,本打算借来看一看,谁知该同学刚刚买来,还没开始看。假期购来,迫不及待看完。

曹文轩做客《朗读者》节目时说:“大自然就是在一个告别过程中完成它的季节轮替的。其实人类社会也一样,这个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是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告别。我作为作家我知道,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确实,如他所说,在我看过的他的三本书《草房子》《细米》《青铜葵花》都是在阐述这样一个人生哲理。

但我觉得《穿堂风》这本书略有不同,小说讲述了生活在油麻地的男孩橡树,自幼跟随父亲偷盗,后来父亲入狱,妈妈病死,不得不和瞎子奶奶相依为命。被全村人贴着“因为你爸爸是小偷,你也是小偷”的标签,炎炎夏日,其他孩子都在草棚下享受凉爽的穿堂风,唯有橡树一个人奔跑在稻田里、河堤上、水塘边,没有人与他交流说话,孤独的他就和天地间的动植物对话,这种种怪异行为却更加招来别人对他的憎恶。后来村子里屡次失窃,人们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橡树。最后他用智慧、真诚、勇敢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并收获了真挚净洁的友情。

但我有一个困惑,小说题目是《穿堂风》,地点就在女孩儿乌童家的草棚底下。但小说结尾,却落在树林深处的一座寺庙宽大的屋檐下,却落在广阔的田野上。

后来我看到书的封皮上这样说:用温暖和大爱讲述一个守护和尊重童心的故事。我明白了寺庙和田野的象征意义。

曹文轩说:“风景在参与小说的精神构建的过程中,始终举足轻重。”

不得不说他是景物描写的高手,他的景物描写用来设置环境、烘托氛围、推动情节、表现人物心情……,我觉得在他的小说中能用景物描写来体现的,他绝不用其他,真切扎实的践行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念。那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我觉得要反复读。

02《琦君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8.5万字

讲了我们北师大版教材选入的琦君的散文《下雨天,真好》,看了肖培东老师在《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一书中《春酒》的课堂实录,就特别想读琦君的文字,而且肖老师在课堂结尾这样说:“春酒一杯家万里,一切尽在文字间。亲爱的同学们,有空多读读绮君的文字。”这是对同学们的谆谆叮嘱。

趁假期的空,读了琦君。

琦君,原名潘希真,和林清玄齐名的著名台湾女作家,尤以散文写作著称。祖籍浙江省永嘉县瞿溪乡。

读琦君的文字,犹如一条清凉的小河在心中流淌,不疾不徐,悠然恬静。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想了很久,终得答案,因为琦君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这爱的给予者,第一位应该是她的母亲。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慈悲善良,勤劳节俭,细心仁慈,身为大户人家的第一夫人一辈子安贫守拙,淡泊自甘。伴着雨天的微凉,听着瓦背上哗哗的雨声,六岁的她和母亲躺在暖被窝里听母亲讲瞎子骗伞的故事。于家中烛光摇曳,炉烟缭绕的经堂,静静的听母亲虔诚的念经。和母亲一起坐在卧室里,小小的她读自己的有字之书,母亲认真细致的读她的“无字之书”——给父亲做鞋子。本书共五章,第一章《母亲的金手镯》,琦君都在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

这爱的给予者,第二位该是她的父亲。琦君的父亲,陆军大学第一期毕业,日本留学生,知识渊博,会文能诗,藏书万卷,而且还是一位官至师长级的军官。“父亲爱我,无微不至”“我在父亲怀里享尽了福,撒尽了娇”,晚年父亲于病榻上对她说:“乱离中最宝爱的东西是心情上最重要的负担,但到了不得不割舍的时候也只有割舍。比如书吧!那是比珠宝金银都宝贵万万倍的,但也是最先必须割舍的。你如肯读书,将来安定以后,可量力再买,如不爱读书,即使拥有满屋图书,也都不是真正属于你的。”

所以琦君虽是一个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官家大小姐,但丝毫没有官家小姐的骄纵傲慢。归结于她自小父母亲给予的良好的家庭教育。

排第三的应该是她的外公和阿荣伯。

纵观整本书,几乎每篇文章结尾都不免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或是无限的惆怅。

“年光老去,忘不掉的是点滴旧事,忘不掉的是梦寐中的亲人”“这黯淡的人间,这茫茫的世路,就只丢下我踽踽独行”“异乡岁月,草草劳人,心头所有的,只有无限的思亲之情。”……

但在书的结束部分她说:虽然文章里有喜有悲,那是忘我的悲喜,是超越于尘缘之外的悲喜,即使流泪也是快乐的。

所以读来是欢喜的,快乐的。

03《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桑妮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6万字

假期重读王君老师的《听王君讲经典名篇》,又读到文章《老王》的课堂实录——活出高贵的生命,课堂分三个环节进行。1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2感受杨绛的活命状态,3总结—活出高贵的生命。杨绛究竟是怎样的活命状态?文章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个“愧怍”该怎么理解?

带着这样的疑问读桑妮的这本书,书中也没有细说钱钟书杨绛夫妇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所受的痛苦摧残。反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当时已是80多岁的杨绛这边细心照料患癌的丈夫,那边同是患癌但自己却不能于跟前照料的亲血骨肉女儿阿媛。该有多大的勇气才能面对这不堪承认的现实,该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这位老人走过那段不堪忍受的岁月。

阿媛去世的前一天,杨绛拉着她的手,对她深情的说:“安心睡吧,我和爸爸都祝你睡好。”读到这里泪落如雨,作为母亲的杨绛心里该是怎样撕心裂肺的痛啊!

04《我们仨》杨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9万字

为了完成女儿的心愿,杨绛写了这本《我们仨》。本书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叙述了丈夫女儿同时生病的那段艰难痛苦的日子。“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面对女儿的离世杨绛先生这样说。

读完此书,望着窗外火辣辣的阳光,这是2017年7月10日中午的阳光,杨绛先生离开一年多了(2016年5月25日),一家三口必是过着温馨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老被人问推荐一点书。想想还是把自己喜欢以及想看的书做一个整理,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更多的是对自己做一个督促,毕...
    Bazinga_Wang阅读 884评论 4 6
  • 我想我可能是爱上东野圭吾了! 2018年 1月第四周(到月底) ❤1.《四十自述》胡适 这本书总是看不完,偶偶尔翻...
    小豆奶儿阅读 353评论 0 1
  • 原作者@锦璱 * 版权归(锦璱年华&锦璱)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用网友的话来说,2020年真是过得刺激,线上...
    锦璱年华阅读 217评论 1 1
  • 1.曹文轩《穿堂风》 当文章写到奶奶用拐杖重重打到橡树腿弯,逼他跪下,仰天长叹道“我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对不起人的事情...
    云麓阅读 744评论 6 12
  • 闲暇时光,去书店打发时光,偶然看到了曹文轩的这本书《穿堂风》。 故事发生在油麻地,一个叫橡树的男孩子因为父亲是个惯...
    一只特立独行的鲸鲨阅读 9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