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 计划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1.目的及目标。目标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目的是指总体建筑工作要达到的方向。

2.关注的问题对象:计划就要列明介入工作所需的问题和对象,又要详细说明介入的目标。坚果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就是关注的对象,它包括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

3.介入的方法和行动。介入方法可采用小组活动,个人辅导,政策倡导,社区介入,网络结构等,而接入行动者可以是物质支持,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

二、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1.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社会工作者在制定目的和目标时,既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愿望,又要与服务对象分享目的和目标的期望,如果服务对象对目标和目的不一致,双方将进行讨论与协商,直到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2.需要服务对象的参与。在制定服务计划时,要注意服务对象为中心,让服务对象参与计划的制定。

3.计划详细和具体。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建筑的对象,要解决的问题,介入的方法等,目标是可以进行测量,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知道是否实现的目标。

4.符合工作的总目的,宗旨。制定计划不能脱离工作总目的,问一下具体的介入策略和进入工作都要围绕目的。

三、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1.设定目的和目标。在分析与辨识服务对象的需要有问题的基础上,对服务对象共同设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标,就是制定服务计划的第一步,目标设定的步骤和工作包括以下7个方面: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目标选择,有筛选目标和定义,目标两个步骤。

(4)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正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要正向的。

(5)目标要可测量,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6)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7)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构建行动计划

选择接入方法和接入系统的过程,就是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它不仅是发展有效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的过程,也是决策行动的过程,有选择介入系统和选择接入行动。

选择介入系统:根据服务对象需要有问题预估的结果,如社会成员间的交流,与夫妻、邻里、家庭、医患关系等。

选择介入行动,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资源的整合:社会工作者制定计划时,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说明,建立和串联的资源网络。

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包括安置和安抚对象,通报相关机构进行物资救援等。如:灾后重建。

经济援助:临时性经济援助是当服务对象出现特别需要时提供的,帮助常规性的经济援助,包括对低收入的服务对象给予正式制度帮助。

安置服务。将服务对象带离原有生活场所进行,暂时会替代性儿子的服务。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永久性安置,长期安置,短期安置,暂时性安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