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抖音看到纺车,想起我5、6岁时,奶奶经常在夜深人静时纺花,那时候还是供销社,实行计划经济,布票和钱少那一样都不行,恰恰这两样对农村家庭来说都是比较紧缺,所以很多家庭就自己放线织布,做衣服,实现自给自足。
有一晚上,我一点也不瞌睡,非要坐在旁边看奶奶织布,和她说着话,都不觉得你们瞌睡。奶奶指着身后的土墙,说起以前,应该是解放前的事:有一回也是晚上正在纺花,感觉到墙外有人,渐渐的能听见用铁棍子敲墙的动静,你爷胆小,不敢吭声,我们都装作没看见,那个贼以为没看见他,他敲一会,就头伸进来试试,看看能不能钻进来,后来他头伸进来后,我就用那个板凳往他头上一放,几个板凳腿正好卡住他的头,他进不来,出不去,又不敢把他怎么样,只能好说都是穷家薄业的,没啥值钱东西,也不为难你,你到别处看看,就收起板凳,放贼走。
奶奶说,其实解放前家里有几十亩地,虽然产量低,但还是够一家人吃,那时还有一个很大的果园,院子里种的都是枣树、梨树、苹果树,每年这些东西都吃不完,烂在院里,你爷胆小,又抠,不让别人吃,也得罪人,所以啥事都尽量不得罪人,害怕人家暗算你。
果园大小,现在能直观体验:我父亲兄弟两个分家后,各分一半宅基地,这两个地方比较大,还有以前生产队打麦场。解放后,地都收了,留的宅基地,也算照顾了。我们村子不是很大,但我们同姓人家中,为挣盖房子的地方没少吵架。
说着说着扯远了。奶奶在83年12月份不在,转眼将近40年,这份亲情,没有触景或者谁说起,往往是很难想起或者提起,今天纺车勾起了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