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被生气的情绪撅住了,出不来。此刻默默坐在这里,像陷入泥泽中的石头,又装坚硬,又不得动弹。
从年初开始,老公的出差频率基本上是两周,每隔周会回来一次。我是很清楚这个安排的,不知道家里人这一年快过去了,搞清楚这个规律没有。
早上和孩子讨论时,婆婆听到今晚老公会回来,突然变得焦虑起来,就拿起电话打过去,问他晚上是否回来吃饭,准备把菜从冰箱拿出来化掉。(写到这里,我稍微有那么一丢丢体会母亲的心情吧)我听到电话那头老公的声音还没睡醒,而电话这头婆婆一个劲的:几点回,晚上做不做饭,孩子还要不要她接,送不送等,必须马上立刻给出答案的追问,心里有点不舒服。(就像有一次我们几个家长聊天,当聊到一个糖果时,孩子站在她同学的家长身后一个劲的追问:在什么地方,哪个平台,什么店铺,怎么买一样。)我说:这也太早了,你可以晚一点儿问他,昨晚他应酬去了很晚,这才几点钟?好像都还没起床。老公似乎还无法决定晚上的事,婆婆还在线上等着他立刻答复。我忍不住:他这不还没起来吗?你等他起来了,安排好了,一会儿再回复你不也是可以吗?这还早呢,又不急着这一下子。婆婆显然不高兴了,说:那我得把菜拿出来化掉,要不然化不掉。我也不理解说:那这不还早嘛,也不急着这一个小时,还有一天的时间。你等他起床了,安排了就回复你不也可以吗?他昨晚又弄得晚。婆婆开始嚷到:那我又不知道,我怎么知道他昨天弄得晚,白天一给他打电话,他又在客户那里,这都七点多了谁知道他还没起床呢?我怎么知道…唉!孩子在旁边,我也得顾虑,不好说什么了。
去上学的路上,又和孩子分析和解释了关于什么是合适的时间,什么是不合适的时间,如何考虑别人的感受,去观察判断别人的状态以及如何考虑后果。
说实话,我也是有诸多不理解,也很无奈的,我也不懂是不是要给孩子解释,或者怎么解释能让她明白。在人与人交往中的很多社会能力,孩子是一张白纸,她的做事行为会受到家人耳濡目染的影响。我承认很多时候我也做得不好,但还是要注意一点点。
老公后来给我发来信息,我还是没有消化情绪,我说我不应该早上聊你回来的事。其实我知道他是包容妈妈的,也不会生气。我也不知道我为啥就没法不生气,我太狭隘了,也许觉得会对孩子有影响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我太狭隘了。
边界感和不信任这两个词在我心里很久了,一直不愿意提,因为太累了,生活中太多的关于边界感的东西一直在磨损我,然后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
就像有个周末(我们夫妻俩基本上不怎么睡早床的,哪怕周末一般都会起得比较早,偶尔周天会迟,周六我上班,孩子特长班,我们都起的早,在我们家赖床这件事很少,除非前一晚确实有事情到很晚,第二天起床也不会超过九点)我和老公还在睡觉,婆婆出门也知道我们还在睡,大概七八点,婆婆到了菜市场想买点菜,结果一个电话打过来问老公她需要买点什么菜,想吃点什么。我确实不能理解,我比我老公少了一个宰相的肚皮。这样的事很多,我是个边界感很强的人,而他们总用心大,不知道以及要开心点,别一天到晚愁眉苦脸,怎么那么事儿多来说。当然实话实说,现在九年了,我习惯了很多,而他们也改了一些吧。
老公又发来信息说同事今天继续约酒局,可能回不来。我的情绪升级。再没办法用好的语气和他回复了。
下周一是我爸生日,妹妹妹夫晚上也带孩子回来。本来是计划今晚大家商量下周末怎么安排,提前给爸过生日,也提前商量下下周妈妈生日的安排。
我说:你不回来,请你跟你妈妈说清楚,别又问来问去。你不回来就不回,你自己安排。晚上孩子做完作业,我带她回娘家了。
事情的对错说不清楚,反正就是在期望和失望里已经很难平衡,我也想做一个情绪稳定接受无常的人,但是我有我的毛病,我控制不住,这可怎么办呢?说到底还是我的念头有问题,还是得转念。
搁笔很多年,就是发现自己除了被琐事纠缠的沮丧情绪,再流洒不出来什么了。这些年的我,已经慢慢有点对爱迟钝,对不满,生气和烦恼以外的情绪失去感知了。
别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要乐呵的,笑嘻嘻的一天。他们仨总这么说我。
我也想。
想。
谁不想呢?
以后还真得办,没办法的时候也得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