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的时候喜欢看一些不是那么烧脑的悬疑推理的书来打发时间,之前看了很多东野圭吾和蔡骏的书。
一次偶然和同学小婉谈起,她郑重其事地给我推荐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其他作品,我看她煞有介事的样子,不忍拂了她的好意,立刻百度并下载了电子书准备空闲看看。
当时她只是一直强调她很喜欢这个女作家,没有深谈,惊叹完居然是个女作家后我就把这事儿忘了个七七八八,下载的小说也没有看。
前两天看到微博电影推荐,好奇心蠢蠢欲动,在室友一起看电影的邀请下终于看了这部影片。
说实话,我没有太大的期待,很多作品我只愿意看纸质的书,沉甸甸的重量和摩挲的触感似乎赋予更多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累积。
当然,看完电影我不这么想了。
影片没有一般悬疑推理故事的曲折离奇,紧张引人入胜,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我都还没有产生在看悬疑推理故事的心态。
然而,就像经典有经典的理由一样,即使没有多么吸引人的情节,即使不像情爱小说那么感人至深,它终究有值得为人称道的地方。
雷切尔被捅了十二刀,而这一切都是一场事先准备好的谋杀。一个车厢的人,为了惩罚这个曾经杀掉一个五岁孩子的刽子手,精心策划了这场谋杀。甚至起头的人是大侦探波洛一度同情尊重的德本汉小姐。
查出真相的波洛愤怒悲伤,痛心疾首。
确实,在道德层面上,他应该隐瞒真相,放过那十二个实为人们眼中的好人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或者说他们认为是正义的事的好人;但站在他的职业立场上,他又应该主持正义,应该告诉警察真相,将那所谓的好人绳之以法,因为不管怎么说,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权利去宣判一个人的死刑,尽管那个人罪大恶极,何况他们用的还是如此残忍的方式。一人一刀,那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或者上流社会的人可以做出的事。
看到这里我也和波洛一样开始纠结起来,室友一直在耳边说:我觉得波洛应该放过他们。
可是波洛放过他们,谁放过像波洛一样只不过想要主持正义的人?
影片中有一个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也不想,但是如果法律也不能主持正义……没错,如果法律也不能主持正义,那可能很多人都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选择:自己动手结束坏人的生命。
我想到了《熔炉》,正是因为法律不能主持正义,孩子们选择了“撒谎”,选择了忍受屈辱,也选择了死亡。在他们的世界里,人间没有温暖,没有正义,他们得不到正常的保护,离开生命的舞台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
但对于千千万万像波洛一样的侦探家或者说一定程度上是正义的维护者来说,谋杀者的行为无疑是对他们职业的最大嘲讽,也是对一个社会秩序的最大破坏。如果每个人都有了制裁坏人的权利,一个社会正常的运转也应该会走向终结吧。
波洛一遍遍强调他们行为的野蛮,列车长一遍遍强调他们都是好人。
道德和正义的冲突最难两全,此时的波洛站在判决一个类似“为救妻而偷药的海因茨”案件的立场上。他,该怎么做?我们,作为局外人的我们能做出比波洛更好的抉择吗?
茫茫大雪中,波洛把丢失纽扣的大衣交给警察作为物证后转身离开,他拿出口袋里的念珠,泪水终于喷涌而出。
这一刻我知道,波洛不会再当侦探了,从此!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成功了;作为一个主持正义的人,他失败了,彻彻底底。
可能放过这十二个人不会对社会造成任何伤害,甚至说这十二个人还为社会除掉了一个杀人犯,但波洛违背了自己作为一个侦探的原则和职业操守,他隐瞒了真相,隐瞒了谋杀的事实。
波洛深谙此理,他知道自己的做法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所以他选择离开,决绝,不敢回头留恋一眼。
我也终于流下眼泪,为波洛,只为波洛。
我总在想,人生要面对多少这样的矛盾冲突,不深入其中我们没法儿去评头论足,自己真正走到那一步还真不知道会怎样。
坚持自我还是迎合大众的希望?
之前我因为搞错时间错过一门考试,书记愿意帮我把那门课改成缓考,但是要我自己去说服院长,结果自然是院长没同意,我当时很恨他,觉得他如此不近人情,真是不可理喻。
现在想来,当时的院长可能处于和波洛一样的立场。同意我缓考,我自然会感激他觉得他人好,但是会破坏学校制度;不同意,确实显得有些冷漠不通人情。无论哪一种他最终可能都没法儿释然。
我理解了波洛,也理解了院长。理解了他们的矛盾,也原谅他们做出的选择。
我们今后都会走上像他们一样的职业位置,道德和规则的冲突下我们又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能违背自己的初衷,无论做人还是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