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半小时,2016年就结束了。此时此刻,你在做什么呢?回顾过去的这12个月,你的心情如何?满意,欣喜?还是遗憾,落寞?亦或只是把这当成一个与平常并无二致的周末晚上?
此刻,我窗外的北京,正霾深雾重。我熟悉的屋内,空气净化器正卖力地工作。刚刚过去的12月,这样的场景几乎是常态。
我做不到像某些朋友那样淡定自若,照样开窗换气出门锻炼;我也没办法像另一些朋友那样潇洒逃离,从三亚从洱海从香港从日本发出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照;大多数时候,我就像今夜这样,老老实实地坐在桌前,读书或者写字。偶尔抬头,看看净化器的光圈是红是紫还是蓝。
这样的时候,我的心是安定的。昨天粗略统计了这一年我读完的书,40本。不算多。但已经很好。看着笔记本上一笔一划写下的书摘,手机端上一条又一条的评论,阅读每本书时的感动又涌上心头。故事写的是别人,却常常让我看到自己;明明都是别人的人生,却总是在我的眉头心间亦喜亦忧。
这样的感动多到盛不下的时候,就变成了我笔下的文字。回顾了我在简书上发布的文章,58篇,10万字+,21篇进了首页推荐,单篇最高阅读量15000+。对我自己而言,意义最大的一篇文章是《我的妈妈,与众不同》。
这篇文章,写在妈妈62岁生日之际。文章发布后,姐姐留言说,我8岁的侄子自己先读了一遍,然后又用他稚嫩的声音把文章从头到尾念给我妈妈听了。我能想象那样的画面。我也特别谢谢他,替我把文章里没有亲口说出来的那三个字,说给我妈妈。作为一个爱写文章的人,这算是一份用心完成的生日礼物吧。而对这个男孩儿而言,这一次自发的关于爱的传递,会不会也使他的成长之路有一点点不同呢?
有些事情不需要答案。光是想一想都觉得美好。
而美好的事情,就值得放开胆子继续做吧。回顾这马上就要收尾的2016年,我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能不能让自己更包容一些,多啃几本不好读的好书?能不能对自己更“狠”一些,让公开发表的文字总量超过20万字?能不能让自己更开放一些,走出去,和更多的人去链接、去扩展幸福?
记得有一次从罗辑思维听到一句话,大意是如果有一件事你认为可做可不做,那么,建议你去做。因为,重要的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你不知道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迸发什么样的思考,产生什么样的“意外”。
我懂。我赞同。互联网的时代,个体崛起的时代,抱团取暖的时代,社群化学习的时代,知识也可以变现的时代,链接是重要的。一个人可以走很久,但一群人可以走很远。
但也正是如此,时刻记住“我是谁”和“我要到哪里去”才尤为重要。没有了这样的前提,走着走着,就会迷失方向;走着走着,就会找不到自己了。毕竟,在满山满谷的咨询里,在俯拾皆是的活动里,时间是最有限也最重要的资源。
既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也要保持对初心的敬畏与尊重。既要往外走,也要往内观。既要多元涉猎,也要高效聚焦。其间尺度,需要把握,也正是考验,且行且修炼。
谢谢所有这一年来默默支持和助力我的一切。谢谢所有这世间的爱。
祈盼2017年的北京,雾霾少一点,蓝天多一些。
祝愿你我的新一年,焦虑少一点,喜悦多一些。
现在,“冰融”陪着你,一起倒计时:2017,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