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医路上,遇见一位用“马蜂窝”开解癌症的中医

       咳嗽将近两个半月,体检结果问题不大。西医最终认为可能是气管过于敏感所致,开了喷雾和抗过敏药,但效果甚微。于是听从先生的建议,找到一位相识的中医林医生进行调养。

       在与林医生的接触中,发现他不仅医术精湛,还极其善于开导人,常结合所学的中医理论和佛法见解。他有一段关于癌症的见解令我印象深刻。他说,在中医看来,许多疾病根源于情绪。他比喻癌症就像一个马蜂窝:西医倡导早发现早治疗,如同看到马蜂就立刻打掉,短期有效,但过段时间可能发现别处又冒出新的蜂窝,因为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现在消防员清除马蜂窝,会选择在夜晚马蜂全部归巢时,用袋子牢牢套住整个摘除。如果随意处置,反而可能导致马蜂四处筑巢。

      中医应对癌症的思路类似:先稳住阵脚(他称为“筑桩”),巩固病人的正气和抵抗力;然后慢慢阻断癌细胞的营养供给,使其逐渐失去能量、萎缩。如果癌细胞能与人体达成某种“和谐共处”,不妨暂时观察;若实在无法共存或情况不妙,再考虑集中力量一举清除。


      在医馆里,我亲眼见到一些案例:一位76岁的大妈,检查发现1公分结节,医院建议手术,但她女儿担心母亲受罪,经朋友介绍来针灸。连续治疗51天后复查,结节变小,医生建议继续观察即可。还有一位白血病患者,前几天还无法走路,针灸几天后已能自行走一段路了。

       想到我母亲癌症复发至今已有14个月。化疗前我曾带她尝试过一次针灸,她当时感受不深,也不太愿意继续。但经过我自己一周的连续针灸治疗,以及在医馆的所见所闻,我更加坚定了带母亲来试试的想法。尤其是当西医目前建议姑息治疗时,在常规医疗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我觉得中医是值得尝试的另一条路。

        林医生还分享了他的佛法见解。他说,人生本是一场苦行修炼,许多人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负债”的,之后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遇到的每一个人和事,都是在积累“财富”。在他看来,生死是迟早要面对的,不过是换另外一种形式“活着”。 正是运用这样的佛教智慧,他向我阐释了“了生死”的意义。这让我觉得,至少或许能让母亲在过程中减轻一些痛苦,心境也能更平和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