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读到的这篇短文是蒙田写的《自我评价》。
这样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作家,他会怎样评价自己呢?我非常好奇。
文章的第一段话就让我仔细琢磨了半天。他是这样描述的:
谈到我个人的情况,在我看来,很难发现有任何人对自身的评价竟低于我的自我评价,甚至对我的评价也低于我本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认为本人属于平庸无奇之辈,只有一点我觉得是个例外:具有最卑劣,最卑俗的缺点,但却不加以否认,也不寻求辩解的理由。我欣赏自己,仅仅是因为我了解自己的价值。
……
我被浇湿,但却没有被浸染。
还有这段:
说实在的,谈到精神产品,不管它以何种方式产出,由我产出,令我完全满意的一件也没有。别人的赞赏也不能令我高兴起来。我的品味讲究而又挑剔,对待自己,尤其如此。我不断自我否定,处处都感到自己犹疑不定,会因软弱而却步。本人没有任何东西能满足自己的鉴别力。
我的眼力相当犀利,准确,但真正去干却看得模糊不清。在诗歌方面的实验就明显地表露这一点。我及其喜爱诗歌,我对别人的诗作,不乏鉴别力,但自己动起手来,说实在的,却像孩提一般,连我自己也无法忍受。在其他任何方面都可以充当傻瓜,在诗歌方面可万万不行。
没有谁比劣等诗人更充满自信。(马尔提阿利斯)
诸神,众人,张贴诗的海报柱,
都不允许平庸无奇的诗人留驻。(贺拉斯)
但愿有人把这一诗句张贴在所有出版商的店铺门前,以拦阻许许多多憋脚诗人进入。
我的理解:
蒙田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相当严苛。即使外界评价颇高,他也不为所动。他明白自己的短板,也对无法写出他喜爱的诗歌作品感到遗憾。
这种自我评价,在我眼里非常真实,也很震惊。给我提供了自我认识的模版。
我们常怀才不遇,觉得没有被世界发现,其实内心是自傲的,对自我评价是失真的。
作者对自己苛责,却不深陷其中。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自己的价值。
蒙田对诗歌的鉴赏力,让我知道了,我心目中所景仰的诗歌那片净土,是我远远不能达到的。那是心灵之歌。而我对心灵的养护和关注以前做得太少,总是浮在表面地忙忙碌碌和追求。现在需要静下来、慢下来。
度娘说,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年—1592年),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的蒙田城堡,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阅历广博,思路开阔,行文无拘无束,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颇大。以《随笔集》(Essais)三卷留名后世。所著《随笔集》三卷名列世界文学经典,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
蒙田博览群书,阅历丰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以前阅历尚幼的我,翻看过他的随想录摘录,体会不深。未来,他也将是我打算去认识的一位哲人。我喜欢这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