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的培训班学习,经过大量的实战与面试,她总结了以下6点建议分享给大家:
01
请足够了解你简历上写的每一句话
大多数面试官的问题均来自于简历,以此掂量一个人简历的水分。
如果你真的不太了解你做过的一些项目、实习、比赛、产品,或者漏洞百出,没有想到良好的解决方案,大可不必展现在简历上。
其次,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请足够了解你的专业背景,学习过什么课程,做过什么研究,尽可能找到与产品岗的关联性。
02
能清楚回答“你为什么要当产品经理?”
如果你的答案是“我喜欢这个职业”、“我不想做开发”、“我想做自己想做的”,这些答案可能是你的肺腑之言,但绝不足以说服他人。
请不要用情怀去打动面试官,而是要告诉他“我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我为此付出了什么”,用生动的事例去描述。
说到优势,不要再用俗套的“我的学习能力很强”来回答,请告诉面试官你的优势能实实在在做些什么。
如果害怕面试官不给你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机会,那么请在自我介绍中主动说明,以此来主导话语权,也能让自我介绍更有特点更饱满。
03
运用“总-分-总”+“案例”的说话方式
这个建议献给觉得自己说话逻辑不够好的朋友们。在平时的练习和面试中,可以尝试“总-分-总”的说话方式,先抛出观点,再详细说明原因,最后再总结回到观点。
例如:“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因为xx、xxx、xx,所以这样是不对的”。
其次,在面试中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产品细节,比如两个看起来相似的产品有什么不同,哪个产品运营的活动更好等细节,都可以成为你说明的案例,案例能够活跃面试气氛,主导话语权。
04
切忌空谈功能设计与用户体验
在一次失败的面试中,面试官让我谈12306APP的使用体验,我告诉他这款APP的某个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怎么怎么不好,面试官当场告诉我,我太纠结于功能设计这种表面的东西,而不是用户怎么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后来让我问他一个问题“为什么微信的摇一摇过去引爆了增长,而现在却衰落了”,他说,这才是一个产品经理该思考的。
从更深层次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也是对产品思维的锻炼。
05
体系化学习产品知识,空想远不及实战
如果你只是平时看一些公众号文章、科技新闻就认为自己对产品岗有了足够的了解,未免把这个职位看得过于简单。
碎片化的知识永远不能帮助你去深入了解一门知识、行业、岗位。如果你真的决定走这条路,请付出时间和努力进行系统化学习,并且进行大量的实战。竞品分析、需求分析、PRD文档需要实实在在地写出来,而不是仅存于脑海之中。
可以参与一些培训课程、实习,实战过的优秀产物可以作为求职的作品,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自己。
06
保持热情,stay
hungry,stay
foolish
不要因为产品求职中的挫折和失败就随便放弃,坚持到底才知道自己行不行,保持那一份热情与执着,这是你努力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
养成看书和学习的好习惯,不论是产品还是心理学、社会学等,不断补充知识,扩大知识面,才能让你想得更多、走得更远。
比如今天这位分享面试建议的朋友,参加过AAA教育培训的,经过培训之后,在求职导师的内推和指导下,拿到上海某互联网公司月薪13k产品offer。
培训班所学内容源自BAT产品培养体系和市场上企业的招聘需求。从idea→调研→设计→落地,全流程精细打磨。
课程设置包含市场/竞品分析、用户研究、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原型设计、交互设计、PRD撰写、产品上线管理等初级产品经理必备知识技能。
课程多为面授的学习模式:和老师实时互动,有任何问题,可以及时答疑解惑。真正看懂当下业内工作模式,学会必备技能。
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首先根据你的个人偏好选择一个产品方向:
围绕这个方向设计你自己的产品项目,所输出的各项作业产物,都会经过导师的批改指导,将大作业整理成作品集,就可以成为你求职中的加分利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企业需要的产品人才,成功就业。业内其他产品课程,听完课就“戛然而止”了,导致很多学员依旧不懂这些问题:
如何针对性优化简历?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机会?
如何在面试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产品能力,进行合理的薪资谈判?
而这个培训班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就业”,联合互联网名企资源,基于企业招聘需求提供11项求职就业服务,帮助许多同学成功拿到offer。
如果你有拖延症也没关系,班主任会全程监督你学习,当你想半途放弃时,微信、邮箱、电话都会接收到班主任的学习轰炸和心理建设。
班主任还会帮你1V1定制学习时间&学习计划,实时跟进,随时为你答疑解惑,让你“咬着牙”也会把课程学完、学会、学好,最终入行/转行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