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没有内心的某种志向,没有内心的某种目标,就立不起来。孔子说三十而立,就是指立定一辈子的志向。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立定了用教化感化人心,并且推动教育发展的理想,到六十岁时,他开始编辑各种诗书礼乐,包括编《诗经》和《春秋》都是沿着他的志向发展的。
人生有了志向,就像有了指南针,或者在沙漠中有了北极星。志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好多人说,这个是不是鸡汤,其实是鸡汤,又不是鸡汤。是鸡汤,因为你知道了志向的重要性,就会沿着你未来的方向努力。不是鸡汤,是因为没有人能回避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能在醉生梦死中对自己感到满意。
就像马斯克韦伯说的那样:“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只要生而为人,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这辈子到底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