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同事说昨晚她所住小区有个小孩跳楼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地下一滩血,人被120救护车拉走了,生死未卜。
又想起前几天因期中考试没考好,被父亲数落两句而离家出走的小女孩,不禁想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近些年,有关未成年人自杀的报道越来越多:爸爸不让看电视,孩子自杀;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孩子自杀;学校让统一理个平头,孩子想不开自杀;表白被拒,孩子跳楼自杀……
殊不知,跳下去的不仅是一个孩子,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
作为一个妈妈,每次听闻这些悲剧的发生,心痛不已,如此美好的花样年华,因为遇到一点挫折,而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么做,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我们不要一味去指责应试教育,因为我们无力改变,无法改变就要欣然接受,去适应。
作为孩子的家长、监护人,不能把这个锅甩给社会,甩给制度,而应想办法给孩子减压,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给他们一种遇到任何问题免于崩溃的力量。
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漂亮。
家长对输赢的看法,潜移默化得影响着孩子,孩子早期的“输赢观”来自于父母。
父母太注重事情的结果,习惯于为孩子的“赢”而鼓掌,所以让孩子受到的教育是我不能输,输了后果很严重,于是玩游戏我要赢,比赛我要赢,学习我要争第一,如果赢不了就痛苦、诅丧,甚至轻生。
我女儿的一同学,特别要强,什么事情都要和人争个高低,如果有人超过她,就不高兴,甚至不和对方玩,这个孩子小学成绩一直排班里第一名,她妈妈也引以为荣,逢人便夸。
初中,这个孩子上了尖子班,竞争非常激烈,第一次月考,孩子考了第十八名,在60个人的尖子班里已经是很好了,但这个孩子觉得很受挫,为什么不是前几名呢?
到期中考试,成绩依然是那个样子,但孩子崩溃了,她每天疑神疑鬼,总觉得大家都在笑话她成绩不好,她自己觉得很丢脸,没法见人,死活不去上学了,父母也无可奈何,逼急了,她就以死威胁,后来只能办了休学,休学后她再也没回学校,抑郁了。
著名作家刘震云曾在书中写到“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就便是输家,赢未必可喜,输未必可悲,胜负并不重要,如何看待胜负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有赢有输才是多彩的人生。”
如果家长一直要求孩子赢,那么他将来可能会输不起。
《最强大脑》上,意大利男孩安德烈•拉托雷输给中国男孩李云龙时,他大方跑过来祝贺、拥抱李云龙,这才是对待输赢正确的打开方式。
关注孩子的情绪,超过关注他的成绩。
作为父母,最要紧的应该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其次是身体健康,最后才是学习优秀,而我们现在好多时候都本末倒置了,总觉得孩子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应该浪费时间。
毫不放松的学习要求、补不完的功课、做不完的试题,孩子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如同机器,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水满则盈,月满最亏,绷得最直的那根橡皮筋最脆弱,孩子在重压之下学习,心理负担越来越重,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走极端。
世界上活得最开心的,并不是站在每个学科最顶端的那个人!作为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珍惜自己,活着才能感受更多生活的美好。
愿类似的悲剧不要再有,愿每一个花季少年都能健康快乐成长。